作者:卜键
2019-11-27·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传教士英诺森主教
今年夏天,我与潘振平兄由黑河去了左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简称“布市”,海兰泡)。这是一次渴望已久的历史地理考察,我们从漠河县洛古村的龙江源碑开始,到北极镇,到兴安的古城岛(隔江正对着雅克萨,当年的清军指挥部就设在该岛),再一路经行呼玛城与所属三卡、老卡、八十里大湾等到黑河,到瑷珲,并渡江到布市一日游。同黑河市相仿,布市也修砌了长条状的江畔公园,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雕像临江而立。向内不远便是圣母报喜教堂,当地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新近经过翻修,教堂外有青铜双人雕像:拄杖而坐的堪察加大主教英诺森,一侧稍后者为穆督,佩剑而立,右手握卷——是那份令无数国人痛心疾首的《瑷珲条约》。
在沙俄的一次次对华扩张浪潮中,常能见到神甫与传教士的身影。康熙间在雅克萨已有了一座东正教堂,堡寨内的哥萨克投降后,教堂被拆除,有45人表示要归顺清朝,神甫马克西姆随之入京,获准建立了一个东正教堂,是为“俄罗斯馆”的前身。这个馆一直从事政治和经济情报的搜集,用各种办法传递到国内,在中俄签署三个条约的过程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穆督率大型船队首次侵入黑龙江之前,东西伯利亚一境若狂,就中也不乏教士的亢奋脸孔,三位大主教联合主持在伊尔库次克大教堂的复活节晨祷,其中之一即著名传教士英诺森——从外地专门赶来,与穆督商议进取黑龙江之事。
英诺森于1797年8月出生在当地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早逝,被身为教会执事的叔叔收养,9岁入伊尔库次克神学院读书,20岁时成婚,同年成为教堂执事,不久担任神学院教师。英诺森致力于传教事业,曾在雅库茨克的冰雪大地到处奔走,“想为他自己和东正教寻找一条经由伊尔库次克到达阿穆尔的道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穆督的热情支持者。与他同样兴奋的还有涅尔琴斯克(尼布楚)显圣教堂大司祭博哥留勃斯基,挥笔写道: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00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