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咨询师教给我的事

沙盘咨询师教给我的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11-13·阅读时长19分钟

528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609个字,产生7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敏怡

2017年8月31日晚上10点多钟,我再次听到女儿的哭泣声和惊叫声,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卧室哄她。孩子睁着眼睛,目光却呆滞,满头大汗,满床乱走,嚷嚷着:“害怕,害怕。”我心疼地上前抱住她说:“妈妈在这,不怕不怕。”她却仿佛神魂都不在这,几乎是用蛮力挣脱我的怀抱,继续在床上乱走,把枕头、被子全扔到地上。闹了十几分钟,她再次沉沉睡去,我像是又经历了一场战斗。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最后也只能习惯和接受。我从网上查到,这叫“夜惊症”,原因不明,和儿童大脑发育情况有关,也有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

2016年整整一年,我做了职场上的最后一次挣扎,精神状态不好,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顾了一年。2017年夏天,我决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把老人解放出来。可从老家接回孩子后却发现,一年多的分离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比如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夜惊。我知道女儿明天早上就会完全不记得这一切,这是夜惊的神奇之处。她要去参加开学典礼,成为一名小学生,那是她面临的新课题。而如何养育这样的她,是我的新课题。我需要专业的意见,需要盟友,我决定向沙盘咨询师求助。


5月24日,心理咨询师在某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指导大学生体验心理沙盘(IC photo供图)


你可以就惯着她

其实在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沙盘。当时孩子因为大运动落后,被幼儿园老师推荐去做感觉统合训练,比如学习跳跃、拍球。一开始女儿还能接受,但是随着动作越来越难,她开始出现了抵触。一次课上,老师因为她不能完成跨球的动作,态度比较严厉,孩子被吓住了,回家后出现了挤眼歪头的抽动症状。我和感统老师交流,暂停了课程,老师跟我说:“这么敏感的孩子,建议你带她去做做沙盘,可以缓解焦虑。”然而,我还是无法相信玩玩沙子能有什么用,孩子慢慢不再抽动,这事也因为我越来越忙的工作不了了之。现在回想起来,“大了就会好”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不好的东西只是被掩盖了而已。

心理咨询师于老师是一位老朋友推荐给我的,她的孩子已经在于老师那做了两年沙盘。和老朋友交流才知道,沙盘的心理治疗功能,不光要靠沙盘游戏本身,更要靠心理师的知识、经验和眼光。可是一个盯着孩子玩沙子的老师真的能管用吗?

第一次沙盘课开课之前,于老师发了一段长长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规律、家长如何陪伴等等。其中一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咨询师需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关系,所以有时候会看起来比较亲密。妈妈见到这种状态,一定要知道这只是在咨询阶段而已,孩子最亲密的人永远是自己的妈妈,咨询结束之后孩子的情感自然就会回到自己的母亲身上”。也就是说孩子和咨询师的关系能亲密到让母亲嫉妒的程度。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快女儿的表现给出了答案,她像小鸟一样从沙盘室飞出来,跟我说了好几遍:“妈妈,我以后还来。”然后回身抱住于老师,腻了一会儿,依依惜别。她这是有多喜欢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呢。

于老师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皮肤白皙,五官柔和,声音温和,我觉得她很符合我对心理咨询师形象的预期,有一种宽厚的包容感。在孩子四次沙盘后,我和她面对面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咨询。这次咨询是以我擦眼泪结束的。在近乎陌生的人面前流泪,让我既羞耻又感觉痛快淋漓。“你已经做了当时当场最好的选择,即使产生了某种影响,也没有必要后悔和自责。”她的这句话给了我安慰。

按照于老师的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是家庭的投影。孩子出生后,我因为和公婆的严重矛盾,被迫离开婆家租房,公婆把我当仇人,我妈则对我丈夫诸多不满。孩子1岁前,我们就在孩子面前吵过架,当时以为她不懂事。孩子在3岁之前,曾经和我们做父母的分离8个月,在5岁时又和我们分开一年半。孩子记事后,我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打骂过孩子,孩子爸爸的暴力倾向尤其明显。“如果家里也有不可控的暴力,这个世界对孩子有多恐怖”,女儿的很多问题都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在亲密关系里建立安全感。

“其实你家孩子情商很高。”于老师推测女儿第一次沙盘就和咨询师如此亲密,是因为敏锐地感受到了咨询师给她无条件的陪伴、支持和接纳,这有可能正是家庭生活里缺乏的。如何建立安全感,于老师提出了一个直接的方法:“把她当个小宝宝,给她足够的陪伴,最好洗脸、刷牙都让她跟着你。”我觉得,这是不是也太惯着了,她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回答:“你可以就惯着她。”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摸索着惯女儿的方式。放学后就寸步不离,伺候吃喝陪睡觉,睡前必然亲亲抱抱,腻腻歪歪。睡前哄睡儿歌由我原创,歌词是“妈妈的宝宝,宝宝的妈妈”……为了向女儿证明我们家牢不可破的关系,我还发明了“大团结抱抱”,我先把她抱起来,爸爸再从另一边把我们一起抱住,把她挤在中间。每当这时候,她总是乐得咯咯笑。

做沙盘后孩子并没有变乖,反而更加淘气,特别是在学校,插嘴、捣乱一堆事。于老师给我打过预防针:“做沙盘的阶段,如果孩子有心理创伤,心理状态就会退回到更早期的阶段,也就是受到创伤的阶段去重新修复。因此,孩子可能会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更调皮,或者回到更需要妈妈陪伴和照顾的状态,也可能看起来更加幼稚。”我一开始觉得特别玄乎,可事实是女儿把这些症状基本都占全了。不过另一方面,她似乎越来越放松和快乐了,直接的好转,就是夜惊的频率从每天变成了每周一两次。能看到进步,我就有希望。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走进心理咨询室

我们如何疗愈痛苦

88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