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2 太行八陉|古人是如何穿越太行山的?

作者:耿朔

2019-10-07·阅读时长3分钟

23368人看过

2.2 太行八陉|古人是如何穿越太行山的?

10.2MB
00:007:28

三联中读的朋友,你好,我是耿朔,欢迎收听我的专栏《长风万里古道行》。

上一节我们讲了太行山对于中国北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穿越太行山的。

当然,今天进入太行山区已经不是难事了,多条铁路、高速穿山而过,比如从北京到太原的高铁就要穿过河北井陉和山西阳泉之间的太行山腹地,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隧道,我第一次过这一段的时候还特地看了下时间,从井陉到阳泉大概只需要三四十分钟。但古人为了穿越这座大山,那可是费尽艰辛,他们需要不断寻找、开辟和维护最近或者最好走的道路。

太行八陉,就是最著名的古人开辟的八条穿越太行山的路线。


太行八陉手绘图(插画/陈笛)

其中一部分是河流的切割作用形成的河谷,太行山是华北许多河流的发源地,绝大部分从太行山流出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华北平原,成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比如河北、河南两省的界河、漳河,就是从太行山中流出的一条大河。太行八陉有时会沿着河谷而行,原因很简单,河谷当中相对的会比较平缓好走,而且会有水源的补给,但有些河谷不适合车马通行,穿越太行山的道路网很多时候也会走相对平缓的山脊,很多地段进行了修整,铺以石板。

总之,古人选路的原则,要不考虑路程短,要不就是考虑怎么更好走,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此太行八陉具体的道路类型也就丰富多彩。

 “太行八陉”到底是哪八陉?我们目前看到最早的记述是东晋人郭缘生写的一本书《述征记》。郭缘生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只有研究历史,准确地说,只有研究历史地理学或六朝历史的人才知道吧?关于他的生平没有任何记载,只能推测他当年跟随东晋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刘裕北伐中原,活动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可能是个随军的学者,《述征记》就是记述北伐活动,包括对沿途山川地理交通的记录。但是像很多古代的文献一样,《述征记》这本书早就丢失了,只是在后代其他的书里有时候可以读到引用这本书的材料。他对太行八陉的记录是:

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刘裕(363-422),据推测郭缘生很可能曾为刘裕随军学者


这是从由南向北,历数了八陉的名称和位置,这些道路大多是东西向的,组成太行山道路网中的第一方阵。我估计大家听完会很懵,这些“陉”具体都在哪啊?这些名字都是什么意思啊?每条陉都有怎样的特点?沿途会看到什么样的古迹和风景?那下面的几节,我会分别对这八条“陉”进行或详或略的解说

之前说蜀道的时候,我是以李白的《蜀道难》引入的,那首诗脍炙人口,讲的是蜀道多么的危险,而这一期讲的“太行八陉”也都是山路,同样不好走,白居易有一首长诗《太行路》,是拿太行山路的曲折回环,比喻人心复杂,开头第一句是“太行之路能摧车”,说太行山很不好走,会把登山的车子毁掉,这个车说的是马车,我想这应该是唐代人在太行山路的真实感受。因为这种崎岖艰险,就是穿越太行山这些古道最大的特点。


白居易画像


大家还记得刚才我提到的郭缘生《述征记》中对太行八陉的记载吧?太行第一陉,是最靠西南的轵关陉,它的南端在河南济源,北端在山西侯马,连接了豫北平原和汾河谷地。“轵”是什么意思?就是古代马车上的车轴的两端,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见这条路可以走车,但是道路很窄,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只有一轵宽”,也就是只能走一辆车,沿途有数个关隘,“轵关陉”就此而得名。


《战国策》山西古籍出版社版本


《战国策》中记载了纵横家苏秦为赵王分析天下形势,说过“秦下轵道则南阳动”,意思就是说如果秦军从山西那边沿着轵关陉打下来的话,对整个中原都是很大的威胁,苏秦这样的预判后来真的发生了。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5年),著名秦国大将白起正是率军出轵关陉,攻略韩国的土地,像一把利刃插到了中原腹地。如今探访轵关陉的人,一般从济源市西北的封门口村进山,往山西那边走,在山的高处还能望见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库,不过这条道路上古道的遗迹不太能看到了,其实从唐代以后有关这条路的记载就不多见了,相对来说,它东边的第二陉“太行陉”的重要性持续了更长的时间。

这一节我介绍了古人为穿越太行山做出的努力,也解释了“太行八陉”是什么意思,哪八条陉,也带着大家了解了第一陉“轵关陉”的情况,那下一节我们就依照从南向北的顺序,进入太行陉等其他的道路。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耿朔

发表文章209篇 获得45个推荐 粉丝1823人

从考古学到艺术史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耿朔·给孩子的人文地理课

八条古道游学中国

153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