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19-08-1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02个字,产生1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马文韬
今天读歌德的《浮士德》,觉得大约两个世纪前的这部作品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有现实意义。歌德的那个时代,过分强调理性启蒙的知识人,他们骄狂得视自己为神的肖像;浪漫派则极端突出人的主体性,认为 “人人都可以也应该真真切切是整个人类 ”。浮士德自恃拥有人类的一切精神财富,却仍然达不到他全力追求的无限和永恒。不能成为登峰造极的人,令他痛感人生毫无意义。骄狂必然与纵欲相伴,他“要到天上摘取最美的星辰,/在地上享尽人间的狂欢,/无论天上人间人间天上,/都不能满足他贪婪的欲望 ”。于是他不再追求知识,他不能再安于匮乏和窘迫的处境,他焦躁不安,诅咒周遭的一切,首要的就是 “忍耐 ”,他要离开死水微澜的书斋,“他要深入到感官世界里,/让他那火热的激情得到彻底疗慰!/ ……他要投身到勃然兴奋的时光里,/他要追逐时事的颠簸运转!/无论欢乐还是苦痛,/无论成功还是挫折,/男子汉唯有永不停歇地行动(Nur rastlos bet.tigt sich der Mann)”。一些中译本把最后这行诗译成 “只有自强不息才是男子汉 ”,或者 “君子唯有自强不息 ”,又把原书下文中 “于是将我的自我推而广之成为人类的自我 ”(Und so mein eigen Selbst zu ihrem Selbst erweitern),译成 “把我的小我扩大成全人类的大我 ”。歌德这两段文字本来揭示的是浮士德欲壑难填,要按自己的意愿永不停息地追逐,经过翻译,浮士德却成了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让不少读者奉之为胸怀天下、奋发图强的榜样。
浮士德就这样离开书斋,与魔鬼为伍去实现他的生命意志。他迫不及待地爱上少女格蕾琴,仓促拔剑动武,造成格蕾琴家人亡命,姑娘自己锒铛入狱。浮士德接着迫不及待地从政进入宫廷,造纸币为皇帝解除金融危机,最终仍然免不了沦为驾前小丑的遭遇。之后他对古典美女海伦极度渴望。他先前的学生、如今已经是顶级学者和业界的领军人物,在实验室制成了 “人造人 ”,还在试管里的小人旋即引领浮士德进入希腊古典瓦尔普吉斯之夜,在那里浮士德迫不及待地与海伦结合生子,这个生来就不安分的孩子立刻跳跃、飞升,很快坠地夭折,海伦也随之消失。随后,迫不及待要建功立业的浮士德心血来潮,决定围海造田,他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置民众死活于不顾,烧毁不肯搬迁的百姓的家园,最终堤外海浪凶猛,堤内险象环生。已经年迈体衰双目失明的浮士德,误把魔鬼为他挖掘坟墓的声响,当成民众在执行他的指令而勤奋劳作,想象自己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千古,感到了瞬间的心满意足,倒地身亡。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2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