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聃
2019-08-07·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81个字,产生3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被“钟爱”的塑料,被“嫌弃”的棉花
每次在决定购买一件新衣服前,我都会翻开成分标签,如果上面标注的大部分是天然材质如棉、麻、真丝,能帮我更快做出决定,如果不幸地发现“聚酯纤维”就要犹豫一下,仿佛天然材质更合乎“消费道德”,而人造物就是在为环境增加负担,毕竟有太多关于人造纤维难以自然降解的报道了。不过,这纯属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偏见。
ERDOS在2019秋冬系列中引入了新材质,触感比普通纺织品要柔软一些,若没有特别介绍并不会觉得它和塑料瓶之间有什么关联。这种产自意大利的面料是从回收的塑料瓶中提取的聚酯纤维,能用在衣服上表示其中的成分均合乎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有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公斤再生材料制成的纱线比使用原生聚酯聚合物节约94%的水资源,减少32%的二氧化碳排放与60%的电能消耗。
用已有材质代替原生材质成为继杜绝珍惜皮革之后,时尚行业可持续议题的新动向。在香奈儿秀场上,一顶闪亮的黄金色调帽子演绎着埃及风情,看似皮革质感的纹理实则是在菠萝叶纤维上覆以PLA(一种来自玉米淀粉的有机塑料)呈现出的毛毡效果。据介绍,菠萝叶纤维经过脱胶处理转变成无纺布网纱,制造而成的布料柔韧同时具有耐用和透气性。打造一平方米的网纱只需480片叶子,相当于16个菠萝的不可食用部分,不仅是可持续采购,还为农业创造了额外收入。
普拉达把注意力聚焦在了尼龙上。从上世纪40年代尼龙丝长袜引发销售盛况开始,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尼龙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受女性欢迎的材质。因为它轻巧耐磨,既容易清洗又不需要熨烫,曾被年轻的家庭主妇极力赞赏为解放劳动力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发明。1984年,普拉达尼龙包袋将这种大众材质引入了奢华时尚的行列,颠覆了设计师手袋只能是皮革制品的惯例。然而,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调查中显示,海洋中有十分之一的垃圾属于尼龙纤维,它们来自服装、地毯、包装和渔网的残留物。这也是触发纺纱生产商Aquafil从2007年开始研发可再生尼龙Econyl的原因。和大多数可再生材质类似,Econyl以全球各地的填埋场和海洋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分拣、清洁、再生和提纯等过程将已有的尼龙纤维幻化新生。虽然,此次普拉达仅在六款经典尼龙包袋中使用了Econyl,但据计划它将在2021年前完成全线尼龙产品的替代。
相比之下,天然材质如棉花反而显得“不环保”了。在《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一书中提道:“出产1吨的棉花,需要700万~900万升的水量。讽刺的是,部分棉花产量的增加却惊人地出现在地球上最缺水的地方。”另一方面,为什么棉织品不一定环保,也可以从环保袋和塑料袋之争看出端倪。
环保袋的走红大概要从2007年英国设计师发布的“I'm not a plastic bag”(我不是一只塑料袋)成为爆款开始,棉质托特包常被拿来投射环境友好的理想状态。相反,塑料袋总是与环境污染等同。《大西洋月刊》曾援引过英国环境署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对比了纸袋、塑料袋、帆布托特包的资源消耗成本。结果发现如果将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考虑在内,每单次使用塑料袋的环境影响是最小的,而棉质托特包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反而最大:塑料袋单次使用的碳消耗为2公斤,棉质托特包要达到相同的碳效率必须使用327次。大概很少有人能把一只托特包用到300多次吧。如此一来,托特包反倒因过度生产对环境造成了负担。棉质衣物的“罪名”亦是如此。
在以旧生新的过程中,传统的棉织品也不被看好。美国休闲服饰品牌和北欧快消品牌等都有旧衣回收项目,但他们只会把少量符合标准的旧衣捐给慈善组织,大部分作为填埋物。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将旧织物重新制成结实的新纱线,并重新做成衣服相当具有挑战性。纺织品的机械回收和粉碎过程都会削弱纤维强度。由此,科技创投公司Evrnu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服装废料制成浆体、液化,再用类似3D打印技术形成新的纱线;鄂尔多斯也针对羊绒材质的特性提出了可再生羊绒的解决方案。虽然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短期内无法被取代,但回收纤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若未来,我们的所穿所用的原材料均来自“垃圾”,反倒可能是“升维”的体现。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