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P2P

再见P2P

作者:谢九

2019-08-07·阅读时长4分钟

10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7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今年7月份,陆金所暗示将要退出P2P业务,作为国内P2P金融的龙头,陆金所的动态意味着行业的风向标,当龙头老大都开始退出,这个行业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陆金所当然不是第一家退出P2P的公司,过去一年多来,国内P2P平台已经大规模倒闭或清盘,按照银保监会在7月份公布的数据,网贷机构的数量比2018年初下降了57%。

P2P行业之所以急速萎缩,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无序和监管压力所致。过去几年,P2P行业频频“爆雷”,甚至屡屡出现平台创始人卷款跑路,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极端事件,P2P行业的口碑急转直下,几乎成为金融诈骗的代名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监管力量开始介入P2P行业。“三降”成为管理层对P2P行业的基本要求,也就是“P2P平台总数、业务总规模、投资人人数”要明显下降。

今年7月初,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对P2P行业的发展给出了最新的定调:“明确下一阶段将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支持和推动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维护各地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稳定。”要么退出,要么转型,成为摆在P2P公司面前的两条路。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一年时间,网贷平台消失了将近六成,连陆金所这样的龙头企业都不得不退出P2P,向消费金融转型。

我国P2P行业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蓬勃兴起,从最初的几十家网贷平台发展到数千家,网贷成交量也从几百亿元的规模飙升到最高的2万多亿元。从P2P的“初心”来看,这个行业其实对中国金融体系还是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由于中国的小微企业一向融资困难,大量小微企业存在强烈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国内大量普通人面临资产缩水的压力,仅仅依靠银行存款很难跑赢通胀,P2P金融刚好能将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对接,个人可以获得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大多数平台都能提供10%以上的利率,而小微企业也不用再看银行的脸色,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获得融资。理论上而言,P2P金融可以为中国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疾。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3713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总有人正年轻

这个夏天的乐队们

71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