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9-08-07·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1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种过地的人都知道,病虫害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打药。打过药的人都知道,无论你打的是化学农药还是有机农药,害虫最终都会产生抗药性,逼得你必须换药,否则根本防不住。同理,用过抗生素的人都知道,无论你用的抗生素多么先进,病菌早晚都会产生抗药性。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这个抗生素就没用了,必须另换一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农民会在田里留一小块不打药的区域,称之为“避难所”,躲在里面的害虫接触不到农药,所以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个体都是没有抗性的。一旦停止打药,害虫们会以避难所为根据地,逐渐向外扩散,但此时农药仍然有效,一旦情势不对,农民只要再打一次农药就可以控制疫情了。
同样,医生们也会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抗药性出现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具备抗药性的病菌的繁殖速度往往比没有抗性的病菌要来得低一些,因此只要停止用药一段时间,不具备抗性的病菌很快就会占据上风,把抗药菌压下去。此时再用抗生素,仍然可以药到病除。
以上这两个案例的理论依据是一样的,都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据这个伟大的理论,任何生物的任何一种性状都会影响其适应性,适应性差的会被大自然淘汰,适应性强的成为赢家,并把这个新性状通过基因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换句话说,基因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基因的环境适应性有强弱之分。评价一个基因的优劣,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里研究才有意义。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31个推荐 粉丝4224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