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7-19·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31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临安
京东裁员风波以来,员工刘杨最直观的感受是,“上厕所变快了。”
过去,厕所里常有人玩手机逃避工作,有时等20分钟都不见人出来。如今,上厕所的时间也像加班时长一样,被有的部门领导列入到考核里,决定着绩效和工资。在有些地方,还贴上了号召大家“上厕所快一点”的标语。因为“上厕所太慢的人”不符合京东的价值观”。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京东“不需要的三类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价比低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是方法多少有些奇特。比如,即便是到晚上9点,依然没人愿意当第一个走的那一个,都把键盘敲得噼啪作响;还有人为了显示成绩,把工作周报写到5000字,而且加入反思和感悟,像在炮制一篇论文。
这些只是京东半年来人事动荡反射出的一个微小侧面。此前,在2月9日的京东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宣布“2019年要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以上级别的高管”,最高管理层中的CTO张晨、CHO隆雨、CPO蓝烨则在随后两个月里陆续提出离职。波及面更广的部门裁撤、人员优化调整,终于如京东官方所说在4月底告一段落。
一名幸运的没有被“优化”掉的工程师抱怨,“如今工作量增加了3倍”。那是因为有的项目组连能写代码的人都被优化掉了,不得不临时找他去帮忙。
眼下的京东危机四伏。跟企业牢牢绑定的创始人刘强东身陷“明尼苏达事件”,公众形象遭受很大损失。对于曾被比喻为“冲进瓷器店的大象”的京东而言,高速运转21年后,肌体内部也产生一些大公司的“病变”。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在GMV(网站成交总额)增长、营收增速、活跃用户等多项关键数据上依然没有明显好转,这家电商巨头正进入“慢增长”时代。
一贯强势、高调的京东控制者刘强东,接连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给京东开出的“诊断说明和药方”——无论是995工作制、淘汰“三类人”和各个层级的人员调整,针对的都是京东的人事管理。
剧烈的人事震动之下,京东员工也经历着富有戏剧化的职场故事。
能不能拼搏,看加班多不多
京东员工几乎都闭口不谈“明尼苏达事件”。大家仿佛遗忘了这次事件,彼此心照不宣。
“说出来没面子。”刘杨3年前来京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还流露出傲气,说话都是以“我们京东怎么怎么样”开头,还嘲笑刘杨毕业的大学太一般。那时,刘杨觉得这家飞速发展的公司确实有骄傲的底气——以他所在的3C事业群来说,京东一家就占据中国3C市场过半份额。但现在,明尼苏达事件之后,他有点不好意思跟说别人说自己是京东的员工,“因为大家肯定会评论一番”。
当然,也不敢说。私下说东哥的“坏话”是有风险的。公司里的人都知道,曾经有个高管当面顶撞刘强东,后来这人就在公司里消失了。
明尼苏达事件之后,一系列针对京东人事的激烈变革,显示出刘强东依然强悍的风格和对京东的绝对控制。
京东从一个中关村卖刻录机的公司发展到现在,与刘强东带给京东带来的战斗文化密不可分。当年还在银丰大厦的时候,刘强东就把“战斗”二字贴在墙上。业内把当初的京东形容为“冲进瓷器店的大象”,寓意是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但随着京东日益成熟,成为一个拥有17万员工的庞大公司,这种打鸡血的战斗文化已经逐渐稀释。刘强东显然对此很忧虑,前不久又讲了自己当年“地板闹钟”的故事,试图唤起京东员工的创业精神。
京东素来有给员工分类的传统。之前,刘强东把员工按照价值观和能力分为废铁、铁锈、钢、金子,并直言他最恨铁锈。
最近,他又把“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价比低的人”,列为“坚决要淘汰”的人。
而在“三类人”的版本里,第一类人争议尤其大,因为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员工或者管培生,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都要被淘汰”。
一些曾经工作卖力但现在因为各种客观原因“不能拼搏”的人也被包含在内。比如在京东数科工作的周青青,曾经两次是部门的“优秀员工”,还得到京东价值观卡的奖励。如果她在怀孕期间减少加班,绩效极有可能被打C(不合格)。在京东,绩效按照ABC打分,如果连续得C的话,就意味着会被辞退。
在京东,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拼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加班时长。
刘杨工位隔壁一个刚来不到一年的新人,就在这一轮调整中被“优化”掉了。之前有消息说,京东今年4月开始大裁员。实际上,去年年底,优化调整就开始了。在刘杨看来,这个男生工作效率还不错,“但他每天7点下班就走了”。但领导认为,不加班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名被优化掉的年轻员工一度不服。直到领导拿出一份组内的加班时间排名——他排在倒数第一,质问他:“你看,每个人都这么拼命,你凭什么这么早走?”
位于北京亦庄的京东总部占地28万平方米,周边的房租一直居高不下,一间10平米的屋子月租也要近3000块。
在京东做运营的杨雪静特意租住在京东总部附近,走路不到20分钟,因为无论加班到多晚,第二天一定要早上9点打卡。最近,她再也没有在晚上10点之前到过家。
现在,比谁走得更晚,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在京东做产品经理的王磊发现,每天晚上9点一到,大家都在偷偷观察其他人一举一动,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给领导留下“一下班就走人”的印象。
但很多时候,王磊和几个要好的同事要一起商量怎么熬过加班时间。比如可以先去吃加班餐,尽量吃慢一点,然后再运动一下,再回到工位看看漫画、浏览网店。领导会来工位巡视,他们于是常常请离领导工位最近的同事吃饭,“每次领导来的时候,就让他咳嗽一下通知我们”。
他们绝不能在加班时间排行上排名倒数——在吸取那个被“优化”的新同事的教训之后。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