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到中年,作别外企

作者:博客天下

2019-07-18·阅读时长11分钟

4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6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孙静

外企的凛冬将至?这是最近甲骨文裁员后,人们心中暗自的揣测。

实际上,从三四年前开始,外企已经出现一波离职潮。而当这次甲骨文规模裁员时,有人说这只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外企未来的走势是好是坏,人到中年的我们选择留守还是离开?或许没有人比曾经身在其中的人们更有发言权了。记者采访了3名不同时期离开外企的中年员工,看他们如何看待外企,又如何在人到中年,在环境和技术的极速变化下,思考并做出个人选择。

袁敏

甲骨文员工39岁

离开原因:被裁

离开甲骨文,我的求职第一意向还是外企。

从2013年进公司,我在甲骨文待了6年。其实在公司公布裁员消息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还同女朋友聊起过这件事。但说实话,当时仍存有侥幸心理,觉得再怎么裁员,也不会裁到“优秀员工”的头上。没想到,我们整个部门被一锅端,包括我的顶头上司也失业了。

你看,这个时代对优秀的定义已经变了。优秀不再是你在一家公司干得优秀、被上下认可,因为公司随时会被淘汰,届时你所有的成就都会被清零。得知裁员当天,很多同事是表面平静,内心慌张。中年失业,多少会有些无所适从。

这几天,很多企业前来摆摊招聘,但那些写在牌子上或藏于二维码之后的岗位要求,看起来有点刺眼:32岁或35岁以下。外企就不会有类似的年龄歧视或者性别歧视。我一个同事,前脚抱怨完不想两个下属都招女性,立即就被他的领导当面批评。

但35岁以上的程序员却很难进互联网公司。为此,有同事专门建了一个离职群,里面都是35岁以上的同事。目前这个群里有226人,绝大部分人的下一份工作还没有落定。猎头和HR可以将没有年龄限制的岗位发到群里,但是真正匹配的极少。很多信息并不靠谱,你说美团会招一个35岁以上的工程师吗?完全没可能。

其实接到裁员消息至今,很多同事都经历了从惶恐到信心严重受挫的阶段。他们年轻时都是名校学霸、尖子生,人到中年突然失业,而且发现很难找工作,说实话挫败感更严重。但没办法,只能坦然接受,因为时代变化就是这么快。

我一个同事面试华为。对方竟然选择吃饭时间,在食堂进行面试。这让他感到不适应。另一名同事面试互联网公司,被安排在晚上十点半面试,这说明对方可能刚下班。

外界说甲骨文是“中关村疗养院”,高薪、活少,其实不然。赶项目时,我们也会加班到凌晨十二点,一个从滴滴过来的年轻女同事说过,没想到甲骨文比滴滴还累。

至于待遇,外界有帖子说我们平均收入4.5万元,但实际我知道有工作十多年的员工,他的收入还不到3倍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月薪低于2.5万元。

不过外企假期福利的确很好:新员工就有15天年假,往后逐年递增。每年还有24天带薪病假。

其实很多留在外企的人,更多是享受内部的文化氛围,比如同事关系相对扁平化,讲究团队合作,公司对员工充分信任,支持大家远程办公。员工忙完核定工作,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学习公司内部的产品技术,或者帮助其他同事。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