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无法撤回的论文,留美博士之死

作者:王海燕

2019-07-17·阅读时长17分钟

60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788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当地时间2019年6月13日,留美博士陈慧祥论文被顶级学术会议接收,毕业在即,却在会议召开前夕,自缢身亡。通过留下的遗书和大量聊天记录,陈慧祥指称,其在佛罗里达大学的华裔导师李涛,通过关系发表他的论文,有严重学术问题,其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导师不愿撤回论文。

据当地媒体2021年3月1日报道,佛罗里达大学已暂停李涛的工作,不得踏足校园,未经许可不得与本校任何学生、教职员工联系和交流。报道称,李涛目前仍能收到学校发给他的15.3万美元的年薪,其在大学的主页已经无法访问。本刊从陈慧祥生前一好友处也确认了这一消息。

在佛罗里达大学做出上述处理前,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已发布公告,称2019年陈慧祥的投稿涉及严重违规,其中情节最严重者,禁止未来15年内在ACM的任何场所发表文章,或担任任何审查、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ACM并未公布这位情节最严重者的姓名,陈慧祥的一些朋友认为,这人指的应当正是李涛。

此外,李涛曾担任Fellow的另一个组织学术组织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也在进一步审核专项调查小组JIC关于此事的报告。

ACM和IEEE是全世界与计算机相关的最大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计算机领域学者被这两个组织严厉处罚,通常可视为在学术界被“封杀”。

两年前,本刊曾详细报道此事。当时在采访了陈慧祥众多的朋友、同学和导师后,我们发现,“问题”论文只是压垮陈慧祥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漫长的海外求学生涯里,他曾长期处于复杂困境当中,而用陈慧祥一位朋友的话来说,“我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途径,不至于让任何一个人处于如此的困境”。


在此,我们重发两年前的旧文,以纪念一个年轻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


记者/王海燕 实习生/张宇琦、张隽晔 本刊微博持续更新信息

//////////

(插图 老牛)

自杀与遗言

当地时间7月11日下午2点,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爱丽丝湖边,平时不大开放的鲍曼中心(The Baughman Center),一座只能容纳96人的中世纪教堂风格建筑里,聚集了超过150人。有美国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其中一些人没有座位,只能拥挤地站在空地上,阳光和佛乐一起弥漫在挑高的建筑空间里,显得静谧安详。当天,中国籍学生陈慧祥的悼念仪式在这里举行。当地时间6月13日早上,他被发现死于佛罗里达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里,根据警方调查,陈慧祥死于自缢。

姗姗来迟的悼念仪式很简短,两位校方人员分别代表佛罗里达大学和电子工程系表示了慰问,随后,陈慧祥的表妹代表家人向在场参会人员讲述了他们眼中的陈慧祥。大约25分钟后,所有发言结束。陈慧祥的父母、哥哥和表妹是在他出事后赶到美国的,悼念仪式上,他们希望学校能尽快查明陈慧祥在遗书中指明的导致其自杀的事实。但一名参加悼念仪式的中国籍学生告诉本刊,校方发言人中,没有任何人提到调查进展,而这正是所有关注此事的人最核心的关注点。

陈慧祥去世后,这封遗书通过定时邮件的方式被发送给了其家人、导师和实验室同僚。陈慧祥在邮件里说:“我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很短的时间内写了一篇ISCA,投出去,恰好中了……靠的是Dr.Li的关系,这六个reviewer(审稿人)中四个是老板的朋友。但其实这个论文当时是有很大的问题的。”随后,他详细阐明了自己的论文从题目、特性化到实验设计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称“跟Dr.Li沟通后,还是硬着头皮麻痹自己把这篇文章说圆,但是今天发现还是所有的问题都无法fix(修正)……考虑到对以后career(事业)的影响,如果这样发表的话,在体系结构圈内,包括reputation(声誉),我以后的生活会生不如死,完全进退两难。所以我希望通过自杀的方法来弥补我的过失。”

遗书中的Dr.Li指的是陈慧祥在佛罗里达大学的导师李涛;而ISCA,全称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是陈慧祥研究领域内的四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在相关领域的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正是学术界衡量科研水平最主要的方式。按照惯例,这类顶级会议上,一篇论文是否被接受,通常需要多名审稿人共同评审决定,并且应该严格遵循审稿人和作者互不知晓身份的双盲评审机制。

遗言截图很快在留学生圈子传播开来,不少针对此事发表过看法的留学生在此后都收到了李涛的邮件,邮件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不幸的事件和受害者家属的心理,在网上散布断章取义和未经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不实言论……我在此严正要求你们立即撤销,停止散布,和澄清网络不实信息。否则,有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起诉和司法责任。”网上流传的邮件版本,最早出现在6月15日,也就是陈慧祥被发现去世两天后的晚上。

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采访时,李涛称,事件发生时,他并不在美国。对于遗书中提到的对论文的质疑,他没有正面回应。本刊通过邮件向李涛发出了采访请求,得到的回复是:“对于这一不幸事件,我及实验室所有成员都感到十分悲痛、震惊和惋惜。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届时将有官方结论,感谢您的理解和耐心。”

陈慧祥去世后第10天,ISCA2019如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召开,陈慧祥的论文依然在会议上公布,李涛代替他上台做了演讲。PPT上的照片里,陈慧祥扬着下巴,笑得明亮,他依然是第一作者,只是被特意加上了生卒年份,“Huixiang Chen(1989?2019)”。李涛并未在会议上对陈慧祥自杀及其引发的质疑做更多说明,这个举动或许是引发陈慧祥亲朋愤怒的原因,6月29日,一些陈慧祥生前的微信聊天记录被公布,在这些聊天记录中,陈慧祥曾说起,发现论文有问题后,他希望撤回论文,但多次被李涛强硬拒绝,这让陈慧祥感到李涛“没有学术道德”,“逼我造假”。

网络曝光一开始并没有为事情带来进展,直到7月1日,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生工会组织公开呼吁后,7月3日佛罗里达大学校方才对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安排一名独立调查员调查陈慧祥自杀一事。同样是在7月3日,主办ISCA大会的ACM SIGARCH(计算机系统结构特别兴趣组) 和 IEEE TCCA(计算机架构技术委员会)主席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将协助佛罗里达大学的调查。此时,距离陈慧祥去世,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天。

直到如今,陈慧祥的妈妈依然每天在微信上给陈慧祥发送消息。陈慧祥的多位朋友都告诉本刊,自从来到美国读博后,陈慧祥已经5年没有回过中国了,在这期间,他的家人一直没有见过他。

文章作者

王海燕

发表文章-5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71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女人四十

中年转折期与自我重启

793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