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2019-07-10·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2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刘有志 摄)
我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跟随了一台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手术台上的患者是一名女性,38岁,体重270斤。她曾是一名运动员,在运动生涯结束后迅速发胖。手术床被调到了最低的高度,尽管如此,负责手术的刘雁军他们还是在脚下放置了接近20厘米高的垫脚台——肥胖类患者一般腰围大,肚子高,只有两头儿凑高度,手术才能顺利进行。患者的肚子上打了五个洞,手术器械从洞中进去,一旁的屏幕上可以看到整个手术操作的过程。金黄色的脂肪像流沙一样在肚子里涌动着,器械一旦碰到就要滑下来。医生要做的就是将脂肪剥离,将胃部器官露出来,施行手术。
这一天,这个手术室共有三台这样的手术,另外两名患者的体重也都在200斤以上。刘雁军说,去年一年,他们共进行了130多例减重手术,他们胃肠科手术小组共有15张病床,7张安排给肥胖症患者专用,一直处于满床的状态。2011年,刘雁军在医院实施了第一台手术,患者是一名大学老师,因为肥胖,腰椎负荷很重,此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她询问刘雁军有没有什么减肥的方法,刘雁军推荐了减重手术。上一次聊天时,对方告诉他:“以前上两节课就很累,现在上一天课也觉得很轻松。”
第一台手术后的两年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每年只有一例患者接受手术,直到2017年,这一数字才出现了显著的增长——院方在线直播了黄佳鑫手术的过程,肥胖人群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了减重手术。2018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成立,当年的门诊量就超过了1500人次,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群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肥胖。
工作人员算了一个数字,从2011年第一例手术到现在,他们已经帮助患者减重3.2万斤。“并不是一旦肥胖就必须外科手术。”刘雁军说,在进入治疗环节的肥胖症患者中,80%以上的群体仅需要生活干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等形式即可治疗,体重可以下降20~60斤。仅2018年,全国范围内的三甲医院就有多家开设了肥胖门诊,这背后是越来越多肥胖症患者的增加。
发表文章155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838人
哈哈,天下天鹅一样白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