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7-11-24·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934个字,产生3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北京新开的宝格丽酒店第一次见到尤里·米尔纳,他带着冷面走来,不苟言笑,有一种俄罗斯人的冷峻。走在他身后的是比他高一头、穿着随和的太太茱莉亚,前超模,现在的摄影艺术家。他在饭桌对面坐下。说话间隙,他偶尔和坐在旁边的太太用俄语交谈。有一次不知耳语了什么,她像小孩一样戳了戳他的胳膊,两个人都笑了。他的僵硬也就松弛了下来。
2011年11月,50岁的尤里·米尔纳在加州豪宅举办了与茱莉亚的婚礼。那天,硅谷互联网公司的很多CEO都来祝贺,包括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毫无疑问,这位俄罗斯亿万富翁已是硅谷最成功和最重要的互联网投资人之一,他的到来颠覆了硅谷对“外来者”的看法。他的投资也是全球性的。从Facebook、AirBnB、Spotify、推特(Twitter)到阿里巴巴,京东、滴滴和小米,他自成一个独立的“王国”,穿梭于各大洲的互联网公司之间,成为它们的中间人和纽带。
而现在,他想用投资赚来的钱去实现科学宏愿。
源起加加林
晚饭时,当被问及他更愿意谈论普京,还是谈论特朗普时,米尔纳说,他谁也不愿意谈论。他与政治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当他聊起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晚餐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我们点头表示知道。他说:“中国和俄罗斯有很相似的历史,那场革命催生了中国的变革。”虽然他的生活重心早已转向硅谷,在桑托斯山地也购置了2000多平方米的豪宅,但俄罗斯的印记始终难以抹去。
2009年投资Facebook后,他在硅谷成名。和在俄罗斯低调赚钱不同,在美国,他学会了与媒体打交道。他曾邀请那些急切想了解他的美国记者到莫斯科,带他们去他父母的家中,把他父母那间外表晦暗、内部与曼哈顿上西区中产阶级并无多大差异的公寓展示给外人。《连线》记者描述了他父母的那间公寓:“公寓里书堆满过道,他年迈的母亲给客人准备好热茶和糖果,他80多岁的老父亲喋喋不休唠叨着他当教授教美国企业管理时,认识美国某某大学的某某教授。”
米尔纳按照父亲的意愿学习了科学。父亲告诉他要远离政治,而科学显然是逃避政治最好的场所。不仅如此,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罗斯人来说,“科学是光荣的,科学家是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也是名流,每个人都想当科学家”。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选了粒子物理专业,在那栋新古典主义宏伟建筑里度过了四年时光。在第四年的末梢,他被父亲强行中断了在黑市卖电脑的生意,在国家科学院继续读研究生学习过一段时间。接着,也是父亲安排他去美国沃顿商学院学管理,父亲的一个美国朋友帮他写了推荐信——那是1990年,米尔纳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批去美国读大学的苏联人。
但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拿到商学院的毕业证书,而是辍学去了华盛顿的世界银行。米尔纳告诉我:“那时世界银行开始借钱给俄罗斯,特别需要会俄语、有俄罗斯生活经验的人来做事情。”他在世界银行的工作,是帮助俄罗斯建立健全的银行体系。
米尔纳的名字“尤里”是以他出生那年第一个完成太空飞行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名字命名的。20世纪60年代,美苏的太空争霸正酣,“尤里”是对那位苏联英雄的纪念。今天,俄罗斯的小学生依然会去参观位于莫斯科市郊和平大街111号的天文博物馆。纪念碑似的博物馆内,加加林身着宇航服、面带笑容的巨幅头像俯瞰着到访者。俄罗斯人在这儿拜谒苏联现代宇宙航行学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观看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登上“东方一号”飞船飞向太空的辉煌影像。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研究火箭理论后,曾研究过星际航行问题,详细地描述过载人宇宙飞船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的全过程;他也相信外星殖民,认为人类要永久存在下去,就不能被束缚在地球这个摇篮里。即使苏联解体,成长于“冷战”时代的俄罗斯人的太空情结并未终结,就像美国依然延续着“旅行者号”和阿波罗计划的外太空探索梦想一样——现在,硅谷和好莱坞亿万富翁及名流汇集的“太空俱乐部”继承了这股热情。
尤里·米尔纳告诉我,冥冥之中,他的这个名字好像是父母对他的一种期许,让他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想起太空来。米尔勒仍然相信,“人类的历史是由那些伟大的跃迁推进的”。56年前,加加林登上了月球,那是一次伟大的跨越。现在,“我们应该为下一步跨越——星际旅行做准备了”。
成为亿万富翁后,太空的梦想对米尔纳而言变成了一件有资本去做的事。2016年4月,他决定投入1亿美元启动“Breakthrough Starshot”项目,希望能以激光阵列驱动轻型探测器,20年内抵达与我们相邻的半人马座的阿尔法星。这一项目引起了人们对穿越太阳系可能性的广泛讨论。20世纪上半叶,穿越太阳系还只是科学文献和科幻小说里的课题。20世纪80年代后,摩尔定律使得激光的成本大大降低,新出现的互联网巨头对太空探索也有着非凡的眼界和强烈的兴趣。埃隆·马斯克通过将火箭发射民用化,降低了火箭的发射与回收成本,进一步为移民火星做准备;Google地图已经可以探索国际空间站的街景地图和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地形;“谷歌X”研发的“太空天梯”项目,还想建立一个从地球到外空轨道的通道,以让科学实验及商业项目轻松接近太空。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98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