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燕
2019-06-12·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996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登山者从珠峰大本营挺近昆布冰川,这也是珠峰南坡登顶路线最危险的一段(范波 摄)
记者/王海燕 严岩
史无前例的许可证数量
最早的遇难出现在4月20日,早在大规模攀登开始前。那是一名35岁的美国登山者,有人在冰裂缝里发现了他的遗体,没人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他是单独行动的。这样的遇难在珠峰太常见了,几乎不会引起任何讨论,那时候,大多数的登山队伍才刚刚开始适应大本营的生活,大家更关心何时能够登上珠峰。
全世界的不少高山全年都可攀登,但珠峰不是,珠峰每年的窗口期只有几天到十天不等,大部分集中在5月20日前后,5月初往往会产生小窗口。只有在短暂的窗口期内,这座山峰8000米以上的部分气候才会相对平静——气温不是那么低,风速也不那么高,从而变得可以接近。过去的2018年是个好年份,窗口期达到了11天,各个登山队都有充分的时间协调登顶日期,有人形容“大家都悠闲,像放假一样就登顶了”。但这种好运气没有延续到2019年。
来自西安的范波是今年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之一,他和自己的10名队友4月下旬就到达了海拔5365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在范波的队伍前后,全世界的珠峰攀登者陆续汇集起来。大本营就在昆布冰川边缘的碎石滩上,如同一座流淌的彩色帐篷城市,在大本营边缘的高处,已经可以遥遥看到珠峰线条硬朗的山体。尼泊尔当地的探险公司会为大本营的所有登山者提供全套服务,包括申请登山许可、保障后勤、提供夏尔巴向导和救援。夏尔巴是一个常年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4000米海拔左右的高山民族,从人类攀登珠峰开始,他们就开始为外来攀登者提供向导和协作服务。大本营的生活并不艰苦,这里可以喝到咖啡,吃到新鲜水果,享受到火锅在内的川菜,当然,并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人们靠斗地主、看书、断断续续上网和互相串门打发时间。
珠峰大本营的夜晚(范波 摄)
登山者们早早到达珠峰大本营,一是为了训练和适应高海拔气候,二是为了等待窗口期,精确的天气预报只会提前一周出现。今年的第一个坏消息是,尼泊尔政府发出了史无前例的381张登山许可证,每张许可证背后,除了登山者本人,一般还会有最少一名当地向导或协作,这意味着整个登山季会有上千人出现在南坡的登山路线上。
人人都知道,尼泊尔一侧的珠峰南坡攀登人数在年年上涨,登山者是不可控的,但大多数人别无选择。
攀登珠峰的另一条成熟商业路线位于中国境内的西藏一侧,但中国的审核和管理严格,攀登珠峰,必须有登顶8000米以上高峰的经验,提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报批,基础费用为每人45万元人民币,且每年会将登山总人数限制在300人以内。而尼泊尔一侧的南坡门槛明显低得多。来自中国的登山向导张俊告诉本刊,今年的价格最低已经被压到了2万多美元,其中包含尼泊尔政府收取的1.1万美元登山许可证费用,而在2014年以前,光是政府收取的许可证费用就达到25000美元。尼泊尔政府虽然要求申请者必须有过6000米以上高山的攀登经历,最好有8000米以上的经验,但报名时只需要提交体检表和经历表,经历表并没有强制验收,也没有核实,部分登山公司几乎来者不拒。
来自安徽的中国登山者汝志刚也是4月中旬到达大本营的,他是一名环球旅行家,和所有的登山者一样,在大本营等待期间,他做过一次拉练,是和另外10多名登山者一起进行的。按照计划,那次拉练中所有人都应该到达7300米的C3营地,但最终只有4个人完成了。而拉练没有完成并不意味着失去正式的登山机会,汝志刚向本刊解释,登山队并不强制队员完成拉练,只是为向导和登山者之间提供互相观察和配合的机会,并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氧、低气压的环境。
发表文章-5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71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