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19-06-12·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3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倘若小麦也讲“产区”,马庄镇当可位列“顶级庄园”
摄影/方铱霏
麦子在山东的存在感,首先因为“竞争对手”水稻的缺席变得更加突出。我们到济南后的第一顿饭,就在服务员响亮的“没有米饭”的回应里开启。
小麦在山东的种植,可以追溯到史前。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就发现过炭化小麦和大麦籽粒。到了夏商周时期,有了文字纪录,与小麦相关的资料就更加丰富。《诗经》记述的大量农事与祭天活动中,有相当数量的诗篇都与小麦有关。“麦”在《风》《雅》《颂》当中都有出现。甲骨文中“麦”的写法还有“来”和“牟”两种,《诗经》有时也会使用这两个字。
小麦第一次引起我的注意是在山东大汶口镇的文姜城遗址。想象中的行宫遗址,缩减为一块大理石纪念碑,冷峻地标明方位和时间。碑立在田埂上,四面被成片的麦田包围起来,夕阳与麦穗的两种金色混在一起,连大理石碑都沾染上一点柔光,让我们不知身在何处——麦子的“貌美”好像一下子跳跃出来。
对这种美丽的向往大约属于人类本能。簇拥的、成片的农作物,比如油菜花田、薰衣草田,总能散发出感人的气息。而麦田,准确地讲,没有任何一片农田,能比立时就能收割的麦田和稻田更让人有安全感。它们意味着粮食与远离饥饿。而与秋收时的稻田相比,麦田还另有一个优势:摘下麦穗,撮揉几下,放进嘴中,直接就能吃,而且竟然相当可口,硬朗,微甜,水分含量高。
虽然麦子不像稻米那样讲究产区,山东省的汶阳田仍然十分出名。大汶河北岸,从泰安市的岱岳区,再到宁阳县和肥城市,沿河岸线几十公里的农田,都能叫汶阳田。“汶阳田,脾气好,能饥能饱,能旱能涝。”这句顺口溜把汶阳田的优势说得十分明白,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东给我们的解释是:“汶河提供的不仅是水源,它还会在泛滥时形成冲积平原,增加土壤厚度,土层厚,土壤根基就能往下扎。”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和棕壤,深厚肥沃,有丰富的地下水源,灌排条件良好。东周初期,齐、鲁仍以泰山为界,汶阳田大部分时候都属于鲁国,但地处两国交界,没少惹得人为它打仗。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