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9-06-0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93个字,产生3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印度的资本市场中又一次洋溢着乐观的气氛,人们期待着莫迪兑现他的诺言:2030年以前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印度银行业首富乌代·科塔克的话代表了许多人对莫迪的期待:“现在到了转变印度的时候,到了深入改革的时候,我梦想在我有生之年印度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类似的情绪,印度每次大选似乎都出现过一次,每一次选择都带给投资者以希冀。回顾1991年以来的7次大选,大选结果揭晓后MSCI印度指数的中长期回报有5次出现上涨,平均回报率为3个月6.77%,6个月12.26%,12个月24.28%。随着时间的增长,股市也在增长,这又意味着另一个事实,政坛局势明朗后,经济的增长预期加强了,政策实施与实体经济开始了良性互动,资本市场也水涨船高了。
但假如我们把印度股市的坚挺走势都归因为大选的情绪宣泄和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印度的实体经济发展远远被中国甩在后面。印度的经济增长更是阻力重重,年增长水平从未达到过中国的两位数,宏观经济经常伴生以显著的通胀、极为拮据的外汇节余和高企的失业率。
5年前,当来自古吉拉特邦的莫迪以改革者的面目执掌了国家的命运,投资者盼望着他复制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引领印度走上一条高速增长的发展路径。莫迪的改革不可谓不大胆,废除钞票以打击腐败和洗黑钱,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统一税负,对印度建国后的宏观治理而言,其意义是划时代的。莫迪的5年任期中,印度取得了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速,全球GDP排名从第九名上升至第六名。
但短期内,莫迪的大刀阔斧并没有带来经济运行的显著变化,禁止流通高面值的货币,成了莫迪在货币政策上最大的闹剧,如今,超过99%的大面值货币已经回归银行体系,换币过程却带来现金短缺和经济混乱,一度民怨颇多。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298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