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uohuo
2017-11-22·阅读时长6分钟
《女大学生宿舍》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史蜀君的第一部独立作品,1983年一经上映就广受好评,获得“政府最佳影片奖”(即华表奖)。凭借这部电影,史蜀君也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处女作最佳导演奖。
《女大学生宿舍》改编自喻杉同名短篇小说。在史蜀君大刀阔斧的改动下,一个带有锁链状结构、沿着主干发展、讲究因果关系、人为痕迹很重、生活气息很少的剧本变成了一部“形散神不散”、带有浓重情绪色彩的散文化电影作品。对此,史蜀君很有成就感。晚年的她在回忆自己的电影生涯时说,《女大学生宿舍》是她电影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另一部是1989年拍摄的琼瑶戏《庭院深深》)。
一代大学生的青春理想
1977年,因“文革”冲击而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一代怀揣热血的青年人重新踏入大学的殿堂。随着大学生的日益增多,这些被称为“社会的问号”和“社会的谜”的群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定位自己,而社会又如何定位他们,是当时整个学界讨论的热点。然而,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很少触及当代大学生生活。有评论者认为,大学生生活是被电影遗忘的角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女大学生宿舍》是最早关注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激情迸发时代里,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面貌和激昂理想。
在这部30多年前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今天大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开学伊始,学长学姐接新生;宿舍抢占床位;找教室占座位自习;同学聚会野餐;老师讲课枯燥无味逃课;班级开会民主评议奖助学金等。更为重要的,在这部30多年前的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为今天大学生所不熟悉的对理想的高扬与追求:以兰为为首的高年级男生高谈阔论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一个身穿布满小洞汗衫、只靠啃干面包生活的学生挤进新华书店的书摊,挤出人群时,怀中抱着一大摞书籍;匡亚兰宿舍五个女生在河边野餐,谈论到高年级民意测验中关于“在居里夫人和贤妻良母之间,你选择哪一个”的题目时,她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女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应有的尊重就要有自己独立的事业。
匡亚兰说:“也许我永远也成不了一个支配命运的强者,但是我愿意沿着强者的足迹前进。”在她身上,充分显示着一代人身上烙刻的历史痕迹和这代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昂扬精神。
女大学生之间的矛盾与情谊
《女大学生宿舍》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所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某宿舍五位性格迥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女生学习生活的故事。匡亚兰生活窘困,年幼时丧失双亲,靠邻居亲人的帮助和闲时打零工考入大学;辛甘出身优越,深受父母宠爱,无忧无虑敢作敢为,性格豪爽率性而为;宋歌尊师守纪,勤劳能干,因缺少对旁人的信任习惯凭主观臆测猜测别人,爱向上级打小报告;骆雪梅来自农村,勤劳质朴,待人真诚;夏雨文静温和,喜欢写诗,有点胆小。五个女生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匡亚兰和辛甘、匡亚兰和宋歌身上。
匡亚兰对辛甘的第一次见面印象很糟糕。辛甘的母亲开车送辛甘上学,因为车速过快差点撞到前来给匡亚兰送钱的邻家小弟。等匡亚兰回到宿舍,发现自己的床铺被辛甘占了,很是生气,将辛甘的行李挪走。两人争执中,辛甘不小心打碎了桌上的杯子。被宋歌叫来的辅导员询问情况,这时,匡亚兰和辛甘都保持了沉默,匡亚兰甚至将打碎的杯子踢到床下进行掩盖。等辅导员离开,匡亚兰和辛甘突然相视大笑,两人不打不相识。
因为匡亚兰总会“消失”,宋歌认为匡亚兰谈恋爱了,不够资格申请到甲等贫困助学金,并将此事汇报给辅导员。辅导员找匡亚兰谈话,自尊心很强的匡亚兰没有向辅导员解释她是趁着课余时间去码头拉砖赚钱,助学金被降级。有一天匡亚兰收到一个300元的汇款单,在班级再次商讨贫困助学金的名单时,以宋歌为首的一些同学认为既然匡亚兰有钱了就没有必要再申请助学金。匡亚兰向大家讲述了这张汇款单的来历,并表示她不接受已将汇款单退回,然后哭着离开。在众人寻找匡亚兰的过程中,骆雪梅想起她曾经在码头工地看到过匡亚兰。她们赶到工地后,一起帮助匡亚兰搬砖。宋歌被匡亚兰的命运所震撼,及时补救并承认错误,两人的双手牢牢握在一起。
女生之间不是没有矛盾,当矛盾发生后,她们或者选择一致隐瞒,如匡亚兰和辛甘;她们或者选择相互原谅,如匡亚兰和宋歌。在“塑料花姐妹”和“伪闺蜜”甚嚣尘上的今天,在以“互撕”为“噱头”进行姐妹情谊创作的当下,这部30多年前影片中女生之间的信任与友谊值得深思。
伤痕文学与《山的女儿》
匡亚兰创作了一篇名为《山的女儿》的文学作品,讲述了“文革”中,一个母亲将家书当作揭发材料上交,从而推波助澜地将父亲打入深渊,自己却另攀高枝改嫁权贵,直接导致这位父亲的早逝和女儿的贫困。当骆雪梅向她转达老师对这篇作品的修改意见时,她很是激动:“要我去粉饰生活,去说假话,我办不到。”随后,她对骆雪梅说:“对生活,我充满了爱;对人类,我充满了信心。但是,我又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相矛盾当中。有时候,我觉得生活是很不公平的。人和人之间好像很难相互信任,也好像很难相互理解。”这样难以信任的心理体验正好和《山的女儿》相契,因为《山的女儿》正是匡亚兰的自况。
原来,辛甘的母亲正是匡亚兰的母亲,辛甘是匡亚兰同母异父的妹妹,那张300元的汇款单正是这个母亲出于愧疚做出的补偿。一场盛大的欢快的元旦舞会后,辛甘的母亲找到匡亚兰,想要寻求匡亚兰的原谅。匡亚兰说:“妈妈,这个人类感情中最无私最崇高的称呼,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匡亚兰让母亲不要把真相告诉辛甘。她不承认母亲,不怨天尤人,一切都依靠自己。这样自强自立的女性形象让人眼前一亮,难怪在寥寥无几的视频弹幕上都是对匡亚兰的赞美与肯定。
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学生活
你能想象,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和阿Q三人同时出现的场景吗?在《女大学生宿舍》里,元旦舞会上就出现了这样精彩的一幕。当哈姆雷特忧郁地说着“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当堂吉诃德将风车当成巨人要去战斗,当阿Q称呼哈姆雷特为“假洋鬼子”、向他炫耀自己祖上真金的袍子,当阿Q在堂吉诃德要打他时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这样中外古今文化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喜剧性与戏剧性,不仅让影片中围观的大学生们哈哈大笑,也让30多年后隔着屏幕看到这一幕的我哈哈大笑。这才是大学生活该有的色彩啊,年轻激昂、乐观思考、无所畏惧。
辛甘被高年级男生兰为吸引,表白失败后,在舍友的劝说下,一扫萎靡情绪、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当夏雨问她要不要去上课,她理所当然地回答,当然要上,老师还说要分析她那篇获优的作文呢!辛甘从小的理想是当个演员,谁知道女大十八变越长越难看,所以她现在的理想是当个儿童作家。这样务实的态度不正是今天的我们所欠缺的吗。为了惩罚辛甘的懒惰,以匡亚兰为首的其他四个女生接连灌她喝水,导致她半夜三次起夜。非但没有引起任何一人的不满,反而收获大家的欢乐。半夜天花板因为老化脱落砸到辛甘,众人误以为进了小偷,发现真相后众人又是哈哈大笑。到了白天,众人共同努力修补屋漏。宿舍五个女生的日常互动中虽然不乏矛盾,但更吸引人的是她们之间的信任与欢乐。
《女大学生宿舍》之后,史蜀君又相继拍摄了《失踪的女中学生》(1986)和《夏日的期待》(1988)。《失踪的女中学生》聚焦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早恋”的问题,《夏日的期待》则着眼于青年一代心理脆弱、自杀现象不断的问题。三部电影被称为“青春三部曲”。当史蜀君回答“怎样理解‘青春片’”的问题,她说:“‘青春’的含义其实是蛮丰富的,青春片首先要还原年轻人的状态,表现他们的向往追求、他们内心涌动着的激情、他们之间的争吵友谊、他们跟老师的关系,以及他们跟父母之间的纽带关系等等,必须是带有大学生特点的,用镜头捕捉这些很重要。”
有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情调。不是身历其境的人,很难按到它的脉搏,进入它的氛围。就像西南联大的那一代人很难理解红卫兵那种疯狂躁动的心理一样,今天挤在‘托福’考场的大学生也难以领略当年从海外夺路奔向延安的那一代大学生的赤诚。”只是,在今天“一谈青春必定伤痛”的格局下,我们还是有必要向前回溯,看看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相处、如何在社会中寻找位置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发表文章3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5人
为什么我的眼中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