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10·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89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王烨
“1897年4月3日,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在维也纳逝世,维也纳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的规模即使在这座向来偏好奢华葬礼的城市,也是闻所未闻的。而在他的家乡汉堡,港口纷纷降了半旗,如此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悼念活动,对于汉堡这样一座一贯重商务实的城市来说,是很不同寻常的。”这是Jan Swafford的《勃拉姆斯传》(Johannes Brahms: a biography)开篇的一段文字,这勾起了我对汉堡十足的好奇心,于是汉堡便早早地列入了我的必去清单,但因时间关系迟迟未成行。直到近期有幸得到翻译这本传记的机会,我觉得无论如何要去勃拉姆斯的故乡看看了。
圣诞节第二天晚上9点,乘地铁到达中央火车站(Hamburg Hbf),还没出车厢便看见站台上湿漉漉的,心想,寒冬腊月,北京干燥寒冷,这里不会还在下雨吧。出了车站,发现果然在下着濛濛细雨,沾衣欲湿的,路上没有人打伞。因为纬度较高,汉堡冬季的日照时间很短,一般早晨9点才日出,下午4点就日落了。第二天早晨8点醒来,能感到空气中潮湿的寒意,爬起来裹紧睡衣,端坐着看窗外,此时天空还是一片钴蓝色,能隐隐望见教堂的尖顶和一片原本是胭脂红、现在晨曦中披上葡萄酒红外衣的屋顶。正值节日期间,酒店贴心地在房间里放了一个牛皮纸袋,封口的玫红色蝴蝶结处插着绿色的松树枝条,里面装满了北德特色的巧克力、花生等。起身冲杯热咖啡,往嘴里放一颗圣诞巧克力,让甜和苦两种味觉混合起来,深深吸一口气——这就是汉堡,这就是勃拉姆斯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了呀!
汉堡老城将内阿尔斯特湖(Alster)包围在内,也被内湖分为东西两部分。出了酒店门,把羽绒大衣的帽子戴好,沿着烟雨濛濛的湖畔向西边的老城走去。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寻访勃拉姆斯在这座城市的痕迹。关于其出生地的查询,也颇费一番周折。大家知道的一般是位于Peterstraße的勃拉姆斯博物馆,但那里其实并不是故居。从一些文献中可以得知,勃拉姆斯出生的房子位于Speckstraße 66号,但在谷歌地图上并找不到这个地址,后来查得老房子毁于1943年的战火,66号已不复存在。那么实际的出生地,今天还如何寻得呢?后来从好友霄汉的文章中和一些其他资料中得知,Speckstraße 66号今天是Facebook在汉堡的所在地,在办公楼附近的街心花园中,竖有一个纪念碑来标记。于是,我便把导航定位在Facebook大楼。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838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