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1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盛韵)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二十讲》是“观念读本”中“大家西学”系列的一种。丛书主编何怀宏在《总序》中点明了编辑的方向:“从西方经典作家那里重点选择体现在中国发生过巨大影响的西方文化核心或重要价值、又为国人文化迄今仍有所缺憾或需重新认识乃至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主题词编辑成书。”从观念入手阅读经典是高屋建瓴的做法,同时也要求编者和读者都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宏观视野,这无疑与丛书的定位——“中学程度的读者就能看懂的、主要面向大学生的通识读物”有些差距,所以又要求选文避免艰深晦涩的学究气,以经典通俗为主。
“西方音乐”是个广大的题目,贾晓伟编撰的《音乐二十讲》将切入点放在了二十位作曲家身上。“‘西方正典’意义上的音乐,从客观的意义上讲,应该是作曲家所创造的一个有血脉关系的系统,任何其他维度所建立的系统,只是这个系统的补充与辅助。”至于哪些作曲家可以入选,贾晓伟的遴选也体现出了清晰的理路:“古典音乐的兴起,与神学关系亲密。古典音乐的衰落,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与神学的告别。”二十位作曲家以巴赫为首,他的音乐是为“最大限度地荣耀上帝”而服务;而占了四分之一强的俄罗斯作曲家如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则是在向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俄罗斯文化致敬。这本书侧重的并非对音乐本身的探讨,而将关注点放在了音乐与神学、生命哲学的互动上。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