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瓜奈里四重奏:我们的贝多芬录音

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6分钟

3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1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阿诺德·斯泰因哈特 曹玥 译)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邀我们录制贝多芬的全部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对这样的一个邀请,我们当时不得不慎重考虑。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逐一学习和表演这些曲子,而且接到邀请前不久才第一次对它们进行了完整表演。演奏和录制这一系列曲子对任何一个正规的四重奏团来说,都是修成正果前的重要经历——面对这样一个艰巨的工程,我们准备好了吗?难道不该等到头上长出些许白发再来录制这样的经典曲目吗?我们把这种不安告诉了麦克斯·维尔考克斯(Max Wilcox)。他只是简短地说“你们现在就能录好,以后再录效果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我们作为四重奏乐团经验尚浅,但是录制这套曲子的诱惑再加上马克斯的鼓动确实难以抗拒,于是接下了这个需要近三年时间来完成的大工程,在演奏会档期之间见缝插针,如果时间允许就安排录音。我们并没有中规中矩地按照贝多芬这些四重奏曲的创作年代进行录制,而是从中期作品开始,然后是晚近作品,最后才录制了那些早期曲目。当时的我们虽然还显稚嫩,却也足够明智地意识到早期的六首四重奏(Op.18)是很难演绎、极易出错的。它们继承了海顿的古典主义风格,曲中的那种透明与欢快要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最好能尽量推迟录制这些曲子,以通过演奏会获取更多的经验。而晚期的曲子,力度变化幅度更大、表情更为明确,从某些方面来说相对容易。演奏时可以更为放松从容。而大赋格甚至要求四名乐手以一种癫狂的状态,就像四头野猪似的,冲决奔突在赋格的森林中。我们录制的这套曲子发行于1970年,正赶上纪念贝多芬诞辰两百周年。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