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6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子超)
在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去世之后,俄罗斯音乐在19世纪的后半叶逐渐发展成了两个乐派,一个是以柴科夫斯基、鲁宾斯坦和后来的格拉祖诺夫为代表的西方派或着叫世界主义派,一个是以巴拉基列夫、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和居伊组成的五人“强力集团”为代表的继承了格林卡的衣钵的民族乐派。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因源源不断的旋律灵感、丰富的想象力、炽热的情感和色彩斑斓的配器,深深地受到包括本国人民在内的欧洲各国听众的喜爱,当仁不让地成为19世纪末俄罗斯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在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的6部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除外)中,后三部第四、第五和第六“悲怆”交响曲被公认为是柴科夫斯基最重要的交响乐作品,闻名遐迩;其中,完成于1878年1月的F小调第四交响曲OP.36是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78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