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5-09·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44个字,产生6条评论
(文 / 梁心如)
《牧神午后前奏曲》的舞台设计草图,巴克斯特绘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8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45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134*****576划线
12-04 08:46
原为带有合唱的交响组曲,由两首乐曲组成,但原稿交出后在装订过程中被烧毁,因此德彪西又补写成两架钢琴谱送给评委会。现在以管弦乐形式广为流传的版本,则是由德彪西的朋友和热情支持者、法国著名指挥家亨利·彪塞配器的
12-04 08:45
据说德彪西为创作这套交响组曲《春天》曾绞尽脑汁。在这一时期他给一位朋友的信上曾经谈到
12-04 08:43
与德彪西同时代的法国大作曲家拉威尔非常珍爱这首作品,他说倘若在他临死之前有可能最后再听一次音乐的话,他要听《牧神午后》,他心目中《牧神午后》是一部最完美的创作。
这两次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每次都被要求重演一遍;自此以后,人们开始尊德彪西为大师,他的《牧神午后》遂成为印象派音乐的经典著作
12-04 08:33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本来准备为配合马拉美原诗的朗诵谱写三段乐曲,但后来只写出一段前奏曲,借用原诗的名字作为标题,作品首演时在节目单上写明这音乐是“对马拉美的优美诗篇所作的非常自由的解释,始终同诗联系在一起”。马拉美听过这首作品之后,也说“这首乐曲发挥了我的诗的感情,它记录的景象比色彩所能做到的还要生动得多”。它蕴含印象主义调色版上前所未有的丰富手法——旋律的线条、和声的进行、透明的配器、纤细的色调,所有这些全是新型的
GloriousV划线
04-03 17:49
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在1876年写出的一首被称为“奇迹般晦涩难解”的田园诗,描写罗马、希腊神话中司管森林与田野的牧神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