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4-25·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38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朱学东
“她看上去就像风干的海马一样瘦弱,但仍然保持着她那不屈的光彩。”
莱斯利.M.M.布鲁姆在青年海明威旅居巴黎时的故事《整个巴黎属于我》的尾声中,讲述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也是和海明威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的观光团成员杜芙·特怀斯顿夫人——时,莱斯利引用诗人宾纳对得了肺结核在疗养院里度过了生命最后时光的杜芙的刻画。
在海明威笔下,《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是“不羁魅力的典范,永不老去”;生活中的杜芙,如莱斯利所勾画的,同样不羁,宁可放弃贵族夫人的头衔,也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尽管命运最终没有眷顾,但她不服输的劲头,直到生命的最后,曾经被作家们想入非非的肉体已经“像风干的海马一样瘦弱”,仍然保持着“不屈的光彩”。
海明威另外一篇经典小说《老人与海》里的老渔民桑迪亚哥,也有着“不屈的光彩”。年迈体衰的老渔夫桑迪亚哥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争强好胜之心,和坚韧不拔之志,尽管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仍不肯罢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比他驾着的独木舟还长还大的鱼,忍着饥饿伤痛,又没人相助,和大鱼周旋两昼夜后,老人击败了大鱼,但在凯旋途中,又遭遇鲨鱼,与鲨鱼搏击后,精疲力竭的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副巨大的鱼骨。但今天的我们,谁又会说老人是失败者?
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言,海明威获取巨大成功后陷入低谷,新作被人耻笑。与许多成功之后难再现辉煌的人不同,很快,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强势回归,这篇小说不仅为他赢得普利策奖,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尽管,后来与抑郁斗争的海明威,最终还是用猎枪结束了生命。
过去,我们习惯称海明威结束自己的生命为“自杀”——在世俗的眼光中,自杀是一种“怯懦”的行为,但是,借用抵抗战士、奥斯维辛幸存者、奥地利作家让·埃默里的说法,这叫“自死”,“自由死亡(自死)的倾向并非疾病……自由死亡是人类的特权”,“自愿死去是人按照自身不可被外界剥夺的标准行事的权利,是人最大的自由”。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