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4-25·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1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沈嘉禄
位于浦东淳大万丽酒店5楼的天物馆,装饰得古典高雅,别具一格,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摆放着的那一件件琳琅满目的明清官窑瓷器。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样一个民间藏馆内,收藏着众多在国际收藏界中堪称一流的官窑瓷器。而更难得的是,这些官窑瓷器全部来自海外民间。
民间藏馆的主人叫钱伟鹏。他曾在“体制内”工作多年,被国家文物局选派到英国任驻外文物专家,专职从事中国文物回收工作。他和团队曾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海外购入了超过800件明清官窑瓷器,其中甚至不乏全世界独此一件的孤品。业内专家认为有的珍品甚至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钱伟鹏曾写过一篇文章:《动员民间力量,接国宝回家》。文章历数了自己在国外搜寻并帮助中国珍贵文物回家的经验。但要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为什么有能力这么做,得从他的学艺经历开始讲起。
与老师一样,也喜欢捡瓷片
钱伟鹏的老师是张浦生——也是海内外文博界响当当的人物,在2014年为老师贺寿所举办的《片瓷山房师生收藏陶瓷展》上,钱伟鹏拿出自己收藏的十多件珍稀瓷器参展,并在一片文章中回忆了老师对自己从业道路的影响:
“1982年的秋天,张浦生先生遭受了不公正对待,身体不好的他恰巧与我母亲同住扬州苏北医院病房。有天,我去探候母亲,她告诉我,今天张老师拿着一块瓷片对我说,他捡到了一片大明成化年款的青花秋葵纹碗底。说这是一个国宝级的标本,太稀罕了!边说边笑的像小孩子一样。我想先生有这样的坦荡率真的胸怀,还会把什么挫折放在心里呢?“大约在1986年的一个深秋,我到南京博物院顺便到先生家去,师母告诉我,先生一早就去了明故宫工地。当时秋风正夹着细雨,我撑着伞找遍工地,仍不见先生的身影。正准备离去,蓦然回首,却见对面的一个大土堆上,蹲着一个孤独的身影,那不就是捡拾瓷片的浦生先生吗?他蹲下去又站起来,全然不顾风雨交加,更不知我的到来。我鼻子一酸,随即又感到了心灵上的一种震撼。这一个孤独的身影,不就是一副上下求索、苦苦寻求真谛的传统知识分子的骨格剪影吗?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