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虎蓥”之光

作者:博客天下

2019-04-25·阅读时长1分钟

13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8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主编/江菲

2019年1月29日,出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晚期,在169年前被从圆明园掠走的虎蓥,正式在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国家博物馆为这场以它为主角的展览起名为“新时代·新命运”,语句简朴,仔细揣摩,却又似有深义。

“虎蓥”的漂流和回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甚至有一段时间,它似乎已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有人记得它曾存在过,直到2018年3月英国坎特伯雷拍卖(CanterburyAuctionGalleries)的展览,唤醒了这段尘封的记忆。

被鉴定为中国圆明园遗失文物后,中国政府为追索回这件珍贵的文物,做了大量外交、司法、舆论、民间及商业上的努力,终于促成买方将其无条件捐赠给中国的结局。

虎蓥的归家之路,也是中国近代流失文物的命运缩影。但相比其在本国被掠夺、在异乡被拍卖的流浪史,更值得感慨的是,中国在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上,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积极和主动,越来越充满理性的自觉。

民间文物收藏家钱伟鹏的个人经历,正是这个历史过程的旁白。从被国家派驻的文物回收专家,到与香港黑帮斗智斗勇“要”回文物,再到集合民间商业力量,主动出手购买、追索流失文物,钱伟鹏及其同行人不只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有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深情。他说,在全世界寻找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宝贝过程中,他们与这些宝贝“心有灵犀,一见钟情”。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博客天下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417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