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燕
2019-03-06·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03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在尘螨过敏的阴影下
准确找到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关键,但真的找到后,患者与过敏性疾病的纠缠也才刚刚开始。
来自成都的邹娟娟在2018年经历了对过敏的重新认识,她早在高中时就因为鼻炎检测出尘螨过敏,此后多年一直表现为鼻炎,但从2016年开始,她发现自己出现皮肤症状了,就是起荨麻疹。到2018年年中,她有一次在家里打扫卫生,清理吸尘器中的灰尘时忘记戴口罩了,突然浑身起疙瘩,痒,呼吸发紧,憋气。她当时就去了医院急诊科,输液后症状缓解,回家后也没太放在心上,因为知道自己尘螨过敏,所以想着只要别大量接触就好。
直到3个月后,有一天下午,邹娟娟和闺蜜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喝下午茶,看到一只很可爱的毛绒熊,她冲过去抱着拍照,熊还没放下,眼睛就开始肿得眯起来了,又进急诊科,打针,输液,即便如此,脸上的肿块依然3天后才消下去。她第一次对“过敏”这两个字感到深度恐惧,有了性命攸关的体验。
带着紧绷的心情,她开始正式踏上因过敏而寻医问药的路,但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困惑。她告诉我:“急诊给你解释不了什么,就把药给你开了吃了。”随后,她去过包括三甲医院在内的多所医院,看过皮肤科、耳鼻喉科,诊疗过程再次回到查过敏原的阶段,也再次查出尘螨过敏。有医生向她推荐了脱敏治疗,但她拿不定主意,因为她接触的医生都无法彻底解答她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她每次症状都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她甚至去看了中医,并感受到了最大的安慰,并不是因为医生给她开了什么药,而是因为她看的医生不太忙,坐在那里慢慢地给她讲了许多,比如平时要戴好口罩,什么东西少接触,回家后她把家里的毛绒玩具和带毛绒的衣服全扔了,觉得自己获益良多。
发表文章-5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718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