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燕
2019-03-06·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58个字,产生5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到底什么人该看过敏科
我对过敏的深刻印象最早来自社交网络上的故事,这些故事里通常会有一个缺乏医学常识的主人公,强迫别人吃下桃子、花生、鱼这样的普通食物,致人死命。而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过敏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排名第一位的环境流行性疾病。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也有不同的医学机构调查后声称,中国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已经或正在爆发式增长。
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进行过敏性疾病专科诊疗的医院之一,其科室全称为“变态(过敏)反应科”。早年,这个科室接诊过一些奇怪的病人,比如想做变性手术的,想看心理疾病的。这些年,这类毫不相干的病人少了,但患者对过敏的概念仍然有很大的误区,比如很多人自称酒精过敏,喝点酒就脸红,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化学性刺激;也常有人提到冷空气过敏,遇冷空气就咳嗽、打喷嚏,但那是物理性刺激;还有人称自己对羊肉过敏,吃完就长青春痘,但实际上那只是羊肉油脂含量高、热量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多。
还有人试图通过提高免疫力控制过敏症状,但那完全是南辕北辙。实际上,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当机体通过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触等各种途径接受某种过敏原(Allergen)刺激后,出现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功能障碍和/或组织损伤。通俗来讲,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了,错误地对无害过敏原发起攻击,导致患病。
但到底什么样的患者应该看变态(过敏)反应科仍然让人困惑。王良录是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常务副主任,他告诉我:“医院的临床科室通常是根据人体解剖部位来划分的,如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在我们医院,通过发病机制来划分科室的只有肿瘤科、感染科和变态(过敏)反应科。”事实上,在大多数医院,患者只能去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或儿科就诊,但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却常常是立体的、全身性的。
以最常见的尘螨过敏为例,在儿童身上,既可以表现为特异性皮炎,也可以表现为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单纯地对这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而患者并没有采取隔离过敏原或脱敏治疗,其外在症状只会反复发作甚至逐渐加重。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国外就曾报道过一例蜂蛰过敏的案例,患者反复休克,但抢救效果不好,最后还是因为医生发现了马蜂的毒刺还留在患者头皮中,导致患者反复过敏,待拔掉毒刺,患者的症状就迅速缓解了。
因此,判断过敏反应症状并准确就诊,对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王良录的患者大多数是因鼻炎、哮喘、皮炎、荨麻疹等症状被别的医院或科室推荐或转诊来的。在接诊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患者来的时候已经戴上“过敏”的帽子了。一些是患者自己戴上的,比如有的人称自己对某种海鲜过敏,但仔细询问,病人会说自己可以吃三四只,不能吃半盘,能吃新鲜的,不能吃冰冻的。但真正的海鲜过敏病人通常一口都不能吃,甚至和海鲜同时烹饪的配菜都不能碰。还有一些则来自其他科室医生的诊断,比如个别耳鼻喉科的医生会将鼻黏膜苍白或水肿充血的病人都诊断为过敏,但鼻黏膜的问题也可能是空气污染或别的原因引起的,那和过敏是完全不同的致病机制。在王良录看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患者常常不能正确地理解过敏的概念,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在本科阶段也没学习过变态反应课程。
发表文章-5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71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