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19-02-14·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0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卡勒姆·麦克唐纳/侯珅 编译)
博胡斯拉夫·马蒂努(Bohuslav Martinů,1890-1959年)被认为是20世纪40和50年代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但遗憾的是,如今在音乐会和歌剧院上演的节目单中已经不常出现马蒂努的作品了。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马蒂努共作有40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10部歌剧,6部交响曲,许多部芭蕾舞剧,大量的室内乐、声乐和器乐作品,还有各种形式的近30部协奏曲。他的创作是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形式与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新古典主义、爵士乐、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实现了多种不同音乐元素的独特融合;他还在其中加入了非常个性化的节奏、对结构与新型传播介质的实验态度,以及对靓丽而富有幻想性的器乐多彩音色的追求。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马蒂努被视为20世纪捷克最重要的作曲家,是德沃夏克和苏克(Suk)音乐传统的继承者。然而,他的音乐也具有高度的国际化特征。
马蒂努是鞋匠的儿子,在位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边界波利奇卡(Polička)的一座教堂钟楼上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在那100英尺高的钟楼上,这位差一点就无法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憔悴孩子饱览了捷克乡村的景象。在许久之后他回忆说,当时所看到的“辽阔无垠,也正是我一直在音乐中所寻求的东西”。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居高临下地观察世界的视角,使他拥有了一种局外人的感觉,这也是他在音乐中时常表现出来的情愫。尽管他对捷克民族与乡村拥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他从未真正在家乡长久停留。他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的:起初是职业生涯的选择,后来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而被迫流亡。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