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小贩妻子到沈阳张晶

作者:杨璐

2017-11-07·阅读时长20分钟

62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32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张晶

夏俊峰死刑执行之后,同情的声音突然逆转,网上铺天盖地攻击夏健强的画有代笔和模仿的嫌疑、怀疑张晶背后有牟利团队。

见到张晶的那一天,她刚刚发完向几米道歉的微博,靠墙半躺在床上,披头散发,说话有气无力。“还没有记者看见过我这个样子,原来无论发生什么事儿我都不颓废,从来不会躺着说话。”张晶说。她的道歉微博没有消弭质疑,反倒连跟出版销售画册有牵扯的人也进入到被攻击行列。这让自信的张晶备受打击,她告诉记者:“我其实心里是不服气的,但是我不想让帮过我的朋友受牵连,我想挡在他们前面,就道了歉。我是一个从来不犯错的人,这一次做错了,本来不是一个事儿,道歉反倒给了人攻击的机会。”

张晶对危机公关没有经验,结拜姐妹伊能静替她对外宣布要专心当母亲,不再发微博。表面上张晶退出了微博界,可是她依旧长时间握着手机,看微博上那些支持或攻击的言论、回复微信里朋友们的担心和安慰。张晶说自己是一个爱担事儿的人,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即便她写到见了佛家师傅,已经释怀,可真正做到不闻不问,很难。

夏俊峰的妻子张晶和儿子夏健强

除了应对网上的攻击,张晶也没有太多时间专心沉浸在丧夫的痛苦里,办完丈夫的后事,她就去本溪的二姐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了。张晶的父母一直想生个男孩,可是五个孩子全是女儿,她排行第四,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和主心骨。即便小家庭这几年遭遇灭顶之灾,担子也没法转给姐妹。“她们有的离婚了,有的是二婚,经济不好,还不如我。我从十几岁每月挣120块钱的时候,就把100块钱寄回家给父母,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张晶说。

张晶是辽宁抚顺新宾县人,父亲是地道的农民,母亲是城市人,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婚后经人撮合同张晶的父亲结婚定居农村。张晶的父亲有哮喘,不能干繁重的农活,家里孩子又多,生活一直很困难。“我们很小时候就知道上山采蘑菇、野菜,果子拿回来卖,学费全靠家里卖了鸡蛋才能交上,农村的生活苦啊。”张晶说,她从小就不爱干农活,感兴趣的是母亲对城市生活的描述,“她讲原来单位里面唱歌、跳舞,我听着觉得跟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18岁,像大部分的农村女孩一样,张晶也离开新宾老家去城里打工了。“我爸是个不爱说话的老实人,很本分,我不一样,我很倔强,从小就跟他对着干。离开农村的那天我就想着我得改变生活,再也不回农村了。”张晶说。在城里谋生并不容易,张晶年纪小,文化不高只能在饭店当服务员,也在后厨里切过菜。打工一年后,她回家乡跟着父亲种了一年的地。“那时候我们家种大豆,忙活一年卖不到1000块钱。我想这样的种地白费,还是改变不了生活,就又回城打工了,这一次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回农村了。”张晶说。

张晶在打工中长大。“后来长个子了,可以穿着旗袍在前面做迎宾,年纪再大做了收银,生活慢慢好了起来。我第一次攒了300元寄回家时候还是用了汇票,当时我和我父母觉得这是好大一笔钱啊。”张晶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家里人也给我介绍,要不就是跟我爸一样在家种地的老实人,我不要;要么就是出去打工没挣多少钱就回家得瑟的那种,我也不要。在城里,我接触最多的是跟我一起打工的男孩,嫁给他们还是一样的,只是从一个农村去了另一个农村。我能接触到的城市人就是我的客人,跟这些人是不可能的。”

农村不想回去,城里又扎不下根来,张晶晃荡到了25岁。“这个年龄的女人在农村相当于城里35岁还单身吧。我每次回家里都穿得很好,村里人都看我,我回不去了,高不成低不就。我本来就是一个有主意的人,又坚持,不想凑合找一个。”张晶说,她年龄大了,再继续做服务行业不合适了,她想学习一门技术,为将来独自生活做准备。“我当时攒了一些钱,想来沈阳学习,回老家开店。在学照相和美容美发上犹豫,后来我决定学美容美发,因为我们农村只有过节和过生日才照相,生意不多。”

夏俊峰

夏俊峰技校毕业后被分到了沈阳防爆电机厂,90年代的沈阳,工厂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片一片地倒闭。张晶告诉本刊,夏俊峰曾经回忆过,他进厂的时候,厂里的机器设备就没有开动过,工人们都以打牌消磨时间。3个月后,夏俊峰就加入到了下岗工人的行列。“夏俊峰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跟真正工厂里操作的是两回事,再去找工厂当工人,沈阳下岗工人那么多,他这样没经验的没人要。他个子只有1.65米,连保安都干不了。”张晶说。

文章作者

杨璐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免签待遇

自由旅行何以难

108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