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制药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作者:张从志

2018-12-05·阅读时长12分钟

22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26个字,产生3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江苏连云港市开发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内,技术人员在对药品样品进行检测


药企关停潮

对连云港的许多药企而言,寒冬早已到来。过去的两年里,这个位于江苏北部、黄海之滨的城市加快了关停污染企业的步伐,中小药企首当其冲,纷纷走入停工停产的末路。

对这一天的到来,庞迪(化名)并不觉得太突然。大学毕业后进入医药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近20年,他最初在广东做原料药出口,2013年自己创业,到连云港开了一家小药厂,专门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这些大药企制作成品药必需的原料。那时正是连云港医药产业快速扩张的时期,中小药企遍地开花,入行门槛之低超乎想象。许多没有任何医药从业背景的老板也纷纷入场,买了地就开始建厂。庞迪和朋友筹了几十万元资金,租下别人的厂房也开干了,资金周转不过来时刷信用卡便能对付。虽然厂子规模不大,但需求旺盛,从不缺订单,销售额每年都能做到千万元以上。

不过庞迪只赶上了狂欢的尾声。扎堆的化工企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污染,至少从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的环保“紧箍咒”越念越紧,责令停产整治、罚款、行政拘留企业责任人,处罚越来越频繁。当初从长三角迁移过来的企业早早开城拔寨,寻找下一个落脚点。在一地谈之色变的医药化工企业,在另一地或许就是香饽饽,企业主们明白这个道理,有的往西部去了,有的出海上了岛,庞迪则在两年前就把工厂搬到了更北的山东省。

回看连云港,庞迪的抉择有着某种先见之明,在他搬走后,大批企业开始关停。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浦工业园内,如今只剩下紧挨着的正大天晴、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几家大型药企,占地巨大的制药厂里,很远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反应罐,厂房之间隔空连着大小不一的管道,工人们在下面穿梭。“现在还能开工的都是环保上有绝对自信的。老产品污染问题没解决都不敢干,新产品你手里没几亿资金不敢上马,政府也不会给你立项。”庞迪估计,全市正常生产的药企不到20家,而在高峰时,连云港规模以上的医药企业就达到60多家。


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在建设中


医药产业是连云港为数不多的经济名片之一。尽管拥有天然良港,号称“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但在江苏省,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垫后的角色。在2017年全省共13个地级市GDP排行中位居倒数第二名,GDP总量仅为苏州的15.5%。可医药产业是个例外,这个小城汇集着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等众多国内知名药企,其中恒瑞与康缘均为上市企业,恒瑞医药更是长期稳居中国市值最高的药企。

“中国药港”的美誉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些龙头企业。被业内誉为连云港“医药三杰”的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和康缘药业均为国营药厂转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前后。1969年8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制药厂组建,1973年改名为连云港东风制药厂,成为正大天晴的基础。1970年,恒瑞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创立。1975年,康缘药业的前身连云港中药厂落地。在八九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中,各家药厂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医药企业家,在他们的带领下,药厂从最初靠红药水、紫药水打天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或购买专利的方式,推出独家产品迅速攻占市场,日后都成长为中国医药领域的巨头。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顺势而为,做大医药产业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2009年9月,连云港市政府印发《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和灌云、灌南片和赣榆片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彼时加上江浙一带产业转移的大势所趋,许多医药企业北上进驻连云港,在龙头药企之外,产业梯队逐渐形成,医药也成为当地经济支柱。2016年实现医药产值580.8亿元,全省占比为12.9%,全国占比为1.8%。

文章作者

张从志

发表文章66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31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民企,重振

7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