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10-17·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12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金九银十”,楼市突然哑火,万科低调打出“活下去”的标语,碧桂园全国多个城市降价,被买高了的业主围住售楼处。与以往不同的是,全国商品房库存量连跌了3年,一夜回到了7年前。库存紧张而市场萧条,在20年的房地产发展史上这还是头一次遇到。
曾经有一个说法,当一线城市房价存销比,也就是去化周期不足10个月时,房价就再没有下跌的动力了。北京买房人更把6万套待售期房和现房当作一个市场见底反弹的硬性指标。2015年底开始的房价大涨正是与商品房库存从12万套向着6万套滑落相伴生的。不过自此以后,低库存就再也刺激不起房价了。其中原因不难理解,库存之所以对购房人心理产生压力,不仅在于其绝对数量,还在于其消耗速度,也就是去化周期。而政府的调控可操作的部分除了供给侧土地的出让,还有需求侧购房者筹资的难易程度。2017年“3·17新政”后“认房又认贷”,买房人资格进一步收紧,商品房的消化速度一下子腰斩,去化周期也就跟着翻倍,商品房库存就显得颇有余了。
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计算,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与当月成交面积之比计算出的去化周期,全国范围内只有5.1个月。不过这并未涉及到庞大的在建面积,尤其是房子都盖好了却“屯”于地产商手中,不急于上市的房子。按照海通证券对34个主要城市的跟踪,一线城市平均去化周期为18个月,二线城市平均去化周期为22个月,三、四线城市平均去化周期为14.5个月。因为销售速度慢,而库存慢慢地恢复,一、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实际上正在慢慢爬升,给购房者更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价格环境。选房购房周期拉长,楼市也就“冷清”了。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299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