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万山地理:群岛与海

作者:吴丽玮

2018-09-19·阅读时长8分钟

22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42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桂山岛靠近香港,近水楼台吸取了很多渔业养殖的经验(张雷 摄)


过伶仃洋与桂山战役

说到万山群岛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提到“伶仃洋”,一句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便能从嘴里顺溜地念出来。

南宋末年,一路南迁的南宋部队逃至珠海一带。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元最后一场大战在江门一带的崖门海面爆发,战争以元军以少胜多告终,南宋宣布灭亡。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据《宋史》记载,后宫眷属与宦民相继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这位小皇帝的尸首却一路向东,漂过了伶仃洋,最后在珠江口东岸的赤湾被人发现。《赵氏族谱·帝昺玉牒》曾记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于是深圳有了广东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皇帝陵寝。而在海战之前被俘的文天祥也被一路押解北上,在经过珠江口时,他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悲壮与怆痛之感。

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的正南方,是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出海航道的必经之地,海岛层层叠叠,成为华南的天然屏障和祖国南部海疆的重要关口。


看似封闭的海岛,却能予人开放的视野(张雷 摄)


在万山群岛的各个海岛上,仍然能感受到历史上对这里军事地位的重视程度。东澳岛澳口的山脊上矗立着清朝铳城遗址,三面临海,一面靠山,石砌城墙,平面布局成长方形,炮台设置在西北角。据《香山县志》记载,此铳城建于雍正七年(1729),驻兵50人。在万山镇万山村的山坳里,现存有清朝雍正十年(1732)修建的炮台遗址,可观察西湾和浮石湾东西形势,在乾隆、嘉庆、道光时都曾有过修建历史记载。

而在桂山岛上的吊藤湾,红色的“桂山号英雄登陆点”摩崖石刻昂然地矗立在海浪拍打的礁石上。1950年,广东陆地和海南岛相继解放,国民党军队仍然盘踞在万山群岛,并调来第三舰队固守,伺机反攻。4月,解放军第四十四军131师和华南海军等部队,奉命加入解放军万山群岛战役中。5月25日凌晨,解放军“桂山”号等6艘舰艇和12艘登陆舰,从唐家湾起航,分两路奔袭桂山岛和三角岛,他们凭借着顽强作战的品质,将国民党的运输舰和登陆舰击沉,令指挥舰起火。天亮后,国民党军队集中炮火猛攻“桂山舰”舰艇,导致“桂山舰”中弹起火,丧失了海战能力,最后指挥员曹志友、郭庆隆决定,冒着敌人的烈焰包围,抢滩在吊藤湾登陆。在抢滩的过程中,“桂山”号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但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当地年长的老人仍然记得当年海战的场景,血流成河,“从吊藤湾一直到北部的十五湾,海水全都染成红色的。”为了缅怀“桂山舰”的英雄们,原为“垃圾尾”的海岛改名为如今的桂山岛,承载着不朽的历史记忆。

文章作者

吴丽玮

发表文章100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466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海岛

舟山 万山 澎湖 涠洲 长岛

88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