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慈善法》一周年:慈善没有好坏,只分合法与否

作者:王海燕

2017-09-30·阅读时长11分钟

61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0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慈善法》的核心是能否建立信息平台

三联生活周刊:首先说说这次获奖吧,您个人的获奖感受是什么?

王名:其实我有点意外,我的感受是他们也在探索一种新的视角,希望超越文化边界来拓展学术视野。我的研究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但并不直接局限在中国,而是社会转型中间出现的一些组织带来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影响,这种研究放到亚洲视野来看,是有可能超越国家的。

这个奖的名字是“福冈亚洲文化奖”,那么我们希望探讨的亚洲文化是什么样的?首先肯定是亚洲共识;然后是人,有人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我的研究关注的正是人的活动。

我们曾经做过很多的努力,比如在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建立NGO交流,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语言障碍。但是这个障碍是可以超越的,比如有一个在中国获得“中日友好使者”称号高建邦雄先生,他在黄土高原做了25年植物活动(注:1991年起),我跟老先生关系比较好,我知道他到现在中文也不太好,但他还是用行动感动了中国社会。所以国界也是这样,看起来边界很高的,但人与人之间是可以超越这种边界的。我的理解,他们也希望找到这样一个视野,怎样走出静态的文化,怎能够对亚洲的未来有所影响。这个奖的积极意义,不仅是对传统的认可,也是走向未来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学术上打破国界,具体来说怎么做呢?

王名:我做的研究不是纯学术的,其实带着更多的实践性,关注现实,并在现实中开展活动,按学术标准来说,不是纯理论性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平时是一边做政协委员,一边做学术研究,两方面您偏向于哪方面多一些? 

王名:我做了15年政协委员,所以我一直希望我的研究能够影响政策,我也积极去参与。中国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的变化,也是政府自身的改变,执政者也在调整。我不希望成为一个简单的反对者,包括《慈善法》出台,我前期也参与很多起草工作,《慈善法》出来以后,我跟政府的对话也很多,我也愿意跟政府合作,指出我看到的一些不足,他们也愿意接受,因为这对社会转型是好事。

三联生活周刊:《慈善法》实施的这一年,最让你关注的是哪方面?

王名:《慈善法》出台这个时机可能是一种天意,因为中国慈善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聚焦度很高,同时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国也很成熟了,天时、地利、人和。

我最惊喜的是,《慈善法》第三章“慈善募捐”规定,国务院要建立三类信息平台,第一类是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建立的信息平台,第二类是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指定的信息平台,第三类是慈善组织自建网站。统一信息平台9月5日已经正式运行,这是第一类;第二类是去年8月30日民政部正式公布的13家平台,包括腾讯、阿里、百度、轻松筹等;第三类是民政部正在加紧制定的慈善组织自建网站规则。

这里面有很奇妙的成分,这三类信息一旦发布出来,就会形成一个慈善大数据,公众就可以随手获取慈善组织信息,要想了解一个慈善组织,不需要到政府相关部门,上网一查就可以。它真正的作用是把慈善组织交给社会了,如果没有《慈善法》出台,这几类信息都是分散的,信息量很小,可靠度也不高,不完善,缺乏公共性、强制性。其中第二类平台跟官方平台的差别在于,首先是由政府指定的,有一些政府授权和职能委托,但这些平台最终还是由公众选择。


清华大学教授王名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过这三个信息系统其实是《慈善法》最终能不能达到建立之初目的核心的关键,你觉得建立的时间要多久?

王名:我原来估计会比较长,可能要三五年,现在发现还挺快。实际上,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跟着走了,而是走在了前面,技术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三类平台今年都能启动,两三年内就会有效运转起来,那时候比如捐赠、求助,获取想要组织信息参与一些慈善行动就很容易。过去我们都担心(慈善信息是)假的怎么办,比如慈善组织自己发布的年度报告掺假的就不少,包括提交给政府的评估报告,但以后都不用担心,系统内是一环扣一环的,所有环节都能检查,系统也会检查。

三联生活周刊:可以理解成这样的信息平台,从技术上来说难度不高,但是需要一个明确的制度安排来引导才会出现吗?

王名:信息技术当然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中国的现状是,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就能建立比较健全不断更新的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我个人为什么特别重视指定平台,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技术知识和资金支持,背后有企业,而企业是由利益驱动的,它的利益来自更大的民众参与,是有滚动机制的。

公众选择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机制,政府只是监管。只有老百姓更多地使用平台,平台的功能才越大,吸引的人会更多,对慈善组织来说,信息公开的压力就越大,政府也越愿意委托自己的职能,公信力不就高了吗?当然,我个人认为13家太多了,对老百姓来说,甄别很费时间,所以我的设想是能有一个选择的过程,最后从13家里选出来4到5家,既有选择,也不是一家独大。

文章作者

王海燕

发表文章-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1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康巴

汉藏边地的野性、风情与壮丽

529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