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8-1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邢海洋)
还记得一年前我国人均GDP1000美元时弥漫在全体国民心目中的兴奋感么?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一年过去了,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我国的GDP为136515亿元人民币。而就在几天前,北京的一家妇产医院里降生了我国的第13亿公民。136515除以13,刚好1.05万元,换算成美元,就是1270美元。一年多出25%,难道迈上了1000美元的台阶后,我们就真的飞起来了?
跨上人均GDP1000美元门槛时,有很多关于增长的美好预期,比如说到周边的例子,韩国在1977年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1995年便实现了人均10000美元,可谓坐上了火箭。日本呢,首次突破1000美元是在1966年,已经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后期,即便如此,1968年又超过了西德,在经济规模上成为西方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1971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1973年达到2964美元,日本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再增加到3000美元所用的时间分别只有6年和3年。而美国,1941年达到人均1000美元,随后很快进入了“二战”后的全速发展阶段。这样看,我们一年间从1000到1270美元真算不了什么,充其量,是正常平稳的发展。何况,经过正式测算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2003年人均GDP是1090美元,去年,我们等于是在一个更大的基数上纵身一跃。
且慢高兴。人均1000美元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门槛,在此之下,国民的主要生活目标以温饱为主,所谓衣食阶段;在此之上,社会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以住行为主。国民的个人资产也有了比较迅速的增加。消费结构升级随之而来拉动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迅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但在跨上新台阶的第一个年头,我们的情况却不是完全如是,房地产业的确兴旺,全国各地房地产业仍是一路高歌,房地产投资将近整个GDP的8%,GDP增加值中将近2%来自房地产。但汽车业却遭到神秘狙击,各大厂商饱受降价和滞销之苦。官方给出的去年的汽车库存量是8.2万辆,但民间计算的方法得出的是50万辆。如果照民间的算法,汽车业的增长率只有5%,等于拖了GDP增长率的后腿。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