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青城武术:一些人的“寂寞江湖”

作者:王鸿谅

2018-08-13·阅读时长11分钟

184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4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鸿谅)

“1982到1986年,四川‘民间切磋’最为繁盛”,刘绥滨记得,他甚至还“骑过十几里路的单车,从青城山赶到聚源镇”,去老拳师肖成远的武馆,跟他的徒弟们比试。这些比赛“没有证书和奖金”,“路费和饭钱还得自己掏”,能延续下去,凭借的只能是对于武术的痴迷,和绝不服输的年少轻狂。那像是一个狂热得近乎戏剧化的年代,大街小巷左右相邻的武馆,曾经荣耀过的老拳师们,和怀揣飞檐走壁梦想的少年。

这种狂热并没能持续多久,以都江堰为例,刘绥滨说,从1986年开始,武馆陆续倒闭,其中登记在册的有13家,如果算上那些民间作坊式的非正规武馆,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上几倍。现在剩下的只有两家,一家在崇义镇,一家就是他1995年开办的青城武馆。他的武馆两易其址,目前在青城山脚下的一个度假山庄里。山庄只是个名字而已,言过其实。青城山旅游开发得相当完备,在新山门附近的山脚地带,排列着相当多的度假“山庄”,由最早的简易农居改建而来,两三层的建筑,简单装修和卡拉OK的娱乐,在旅游旺季的时候,生意据说相当兴隆。这个季节是淡季,他武馆所在的山庄并没有营业,看起来甚至有些破败寒酸。他的办公室不过6平方米,看得出前身是一个卡拉OK小包房,大约有了些年头,黯淡的装修配上老式桌椅和书柜,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许多年。

练功场在二楼一个被废弃的舞厅,空荡荡的,沿窗边的地上铺了一大张灰色的地毯。并没有下雨,天花板上有几处却是湿漉漉的,渗水“滴答”敲在地上摆的三个旧搪瓷脸盆里,没有摆盆子的地方,自然湿了一地,一块并没有铺开的红色地毯,就团在这样的湿地上。刘绥滨用脚把毯子踢起来,移到干燥的地方,指着窗边的一个小桌子说,“现在已经算条件好多了,有了地毯,还添置了护具”。细细数来,这些用于格斗防身的器具也不过六七样,看得出因为频繁使用留下的磨损。剩下的家当只有墙角数得出来的那几样兵器。

文章作者

王鸿谅

发表文章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功夫的江湖

3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