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佛教和“大少林”功夫

作者:朱文轶

2018-08-13·阅读时长3分钟

81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3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文轶)

“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自然足以验证少林寺的声名在外,但在金庸这个武侠世界的缔造者之一的“天、鹿、笑、书、侠、倚”六部写到与少林寺相关的故事,天下第一的人物却都不是出自少林。功夫最高的,充其量是《倚天屠龙记》的觉远和《天龙八部》那位不知名的僧人。觉远一担大铁桶就把西域三圣何足道给镇住了,后来还带出了张三丰和郭襄两位高徒。

在觉远之前,少林寺也出过一个出身低微但武功超强的杂役僧——带发头陀。他本在寺中灶下烧火杂役,不声不响偷学了二十余年,直到将达摩院头号种子选手苦智禅师重手打死。嵩山少林寺现在仍有一口三人合抱才行的大铁锅,据说这是以前少林寺和尚炒菜用的最小的小炒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重约1300公斤。这口锅的上方有一个横梁,炒菜时,和尚就来个倒挂金钩,拿铁锹来回翻炒。有种说法是,少林寺能进入厨房的都是功力很深的高僧。少林寺很多关于功夫的传说都和厨房、伙夫有关,这些说法有某种演义的成分,但少林方丈释永信说,这正是佛教衍出功夫之处,少林功夫之所以传袭千年,和佛教修行是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都为修行,修行都为练功,佛教中讲究‘愿力’,这是渗透到我们每天的习武之中的。”他说,少林功夫中,至今还有一套棍法,名称便是“烧火棍”。

武术研究者蔡宝忠说,历史上将佛武融合的一名禅师叫僧稠。“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印度高僧跋陀传教而立,跋陀最早的两个徒弟,一个是慧光,一个是僧稠,僧稠修禅的功底深厚,当他具佛武于一身时,正值主持少林寺,所以他倡导拳禅一体,不断寻找‘禅武’的结合点。”

文章作者

朱文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功夫的江湖

3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