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段召旭音乐会问答】——给琴童家长的建议

作者:段召旭

2017-09-28·阅读时长15分钟

7138人看过
本文为会员群“段召旭音乐会”中的问答整理 【第五回:给琴童家长的建议】

琴童的快乐从何而来

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琴的时候,会被快乐这件事儿所纠结,甚至产生误导。我们说做个快乐琴童的快乐究竟是什么?举个例子,我们拿到一个玩具,或者一个新电器,你得先看懂说明书,然后知道如何操作,这时候你才能够从中获得快乐。

那么从弹奏钢琴中获得快乐,也就是说你应该具备一定的或者哪怕是一点演奏技能,起码能完整地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这时候你的孩子就能够从弹奏当中获得快乐了。所以说如果把快乐定义为是不练琴就可以学好,这个是不可能的。做一个快乐的琴童,首先你得能够享受音乐,同时能够从你的指间弹出一些简单音乐,这时候你就可以享受并且获得快乐。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快乐不单单是家长和孩子们所追求的,其实也是我们这些钢琴老师一直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我相信没有一个钢琴老师是希望自己的教学不快乐的,因为学生是上完这节课就走了,钢琴老师这一天可能要上很多节课,如果他都是不快乐的,那我觉得其实他是最痛苦的。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快乐?我觉得第一点是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包括音乐家、演奏家,或者是关于音乐的有趣的故事。其次,相对于专业教学,业余的钢琴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把对技巧、或者基本功的要求稍微拉长一些。也就是说,不一定说非得让学生在一首曲子当中就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手形问题、手指问题,好像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曲子就不能过。

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战线拉长,比如说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或者几首作品让孩子逐渐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我们教学当中可以注意的。

同时还有对曲目的标准,在业余的教学当中可以应该适当地放宽一些。比如说对专业学生而言,一个曲子弹到某种程度我们才能通过,对业余学生我们就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标准。他通过了,然后再弹下一首曲子,让他多弹一些作品,逐渐达到曲目的积累。

另外就是在曲目的选择上,也可以更加多元化,来达到快乐教学。大家知道,如果是专业学习钢琴的话,是不会选择克莱德曼、马克西姆、久石让一类的钢琴曲的。但是如果对业余学生教学,这些曲目就可以作为一些补充来选择。


如何选择钢琴老师?

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初级入门,或者说我孩子将来不想走专业路线,有没有必要非得找一个很好的老师呢?

当然,我想家长们肯定也会有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但是这个需要有一个权衡。当年我读硕士时的导师,周铭孙教授曾经跟我们说,一个孩子在初学的时候,就好比一个楼层打地基,这个地基必须要打好。因为他也许现在学这几年,只是想这个楼盖到一层,但是这个地基应该打到他将来长大以后,如果想继续盖这个楼,往上盖到五层、六层,还能往上盖。如果初学的时候,受的教育不够好,他的地基只够他盖到一层,将来他再想往上盖的时候,盖不上去了,楼就歪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且这么多年也是一直被我所信奉的。我觉得初学还是应该尽量地,或者说起码要找专业的老师。

当然,好老师不一定得是特别出名,或者怎么样。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曾经提出过名师和明师的概念。一个是有名的“名”,一个是明白的“明”,他说名师不等于明师,有名的老师不见得是明白的老师。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然而也存在着大量既有名,同时又很明白的老师。总而言之,我建议还是能够去找一个比较专业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即便是在初学阶段。因为一个老师的眼界,能不能高瞻远瞩,对教学真的有很大的影响。他如果能看得远的话,在基础教学当中就会不一样。

初学钢琴,要不要买琴?

有些学生家长在初学阶段,担心孩子坚持不下去,就先不打算买琴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凡是不买琴的这种学生,一般来讲学习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同时也不会坚持太久。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家长的决心的表现。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你家长的决心不是很强,孩子就觉得这件事情并不重要,自然就不会投入很多的努力。而且有的家长不买琴,到琴行里去练习,每天往返,肯定要耽误时间。

如果您实在担心将来琴浪费了,您可以租一个琴,租到家里来摆着,孩子随时可以练。尤其是当孩子大了以后,课外生活可能会非常丰富,经常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练习。孩子不见得非得坐在那儿一两个小时,哪怕就是练十分钟,然后过一会儿又有时间了,再练一刻钟。如果想利用碎片化时间,家里必须有一台钢琴,才能充分利用。

练琴和别的课外生活冲突了怎么办?

还有很多家长特别怕自己的孩子因为过于专注于某一个专业以后,导致他童年里失去其他的玩、或者是体验新东西的机会。比如说要练琴就没有时间去打球、画画或者游泳。

我觉得这个需要家长自己把握。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任何学习的东西都是要通过重复,才能够达到熟练。虽然现在有很多外面的营销机构,说能够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办法,不练琴都能弹好。所谓不练琴就能弹好,我想任何一个稍微有常识的人都能够识别,这是一种伪科学。任何学习的途径都是要重复,当然科学的方法能够让你提高效率,但是不可能说你不练也能够弹好,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做得到。

所以如果要想坚定地让孩子把琴弹好,其他方面就要适当地有一些让路。比方说著名的钢琴家基辛(Kissin),在13岁就是神童了,也就是说他从小一直到现在40来岁了都是一个受人瞩目的钢琴家,所以他每天都会有很多时间用来弹钢琴。后来有记者问他,觉不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完整,是不是失去了很多东西?他回答说,我确实因为练琴没有时间干其他的事情,或者说干别的事情的时间比较少,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损失,我不觉得我人生不完整。所以有的时候,家长不必过分担心这点。孩子将来长大,有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缺憾,可能跟你现在想的并不完全一样。


识谱有多重要?

识谱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它其实并不复杂。我经常跟学生说,识谱只要你识数就没问题。普遍意义上的识谱,一个是音高,就是别看错音;再一个是指法;还有节奏。这三个,其实都是只要你识数就可以。

比如我们都知道五线谱的音高,就是数线和间的数,你只要认识其中一个音,往上往下数,你所有的音都能数得出来了,只要数得准就行了。指法就是12345,都没有6。数拍子,顶多到8拍。我们一般一小节很难超过8拍,正常就是4拍或者6拍,如果打分拍可能会出现8拍、12拍,这到头了。基本上就是你如果能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的识谱就不应该是问题。

但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学琴的孩子,身上存在着大量识谱问题,很多我觉得都是在初级入门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因为现在很多教学方法是让孩子在初学时不识谱,背下来,把音记下来,然后记琴键的位置。这么来看,当然在很简单的阶段孩子能背下来,而且还导致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学的很棒、很快,都不需要看谱。

这种方法我们个人是非常反对的,因为这样,他就没有养成一个识谱的好习惯。一旦音乐复杂后,他是不可能通过看老师弹一遍或者是听一遍就背下来,他必须要通过看谱子。乐谱是作曲家和我们进行链接的一个中间环节,如果初级学习阶段完全没有养成看谱的习惯,他就会在后来出现看着谱子但却不看指法,不数拍子了,因为这些都是凭感觉,他对这些毫无概念。

识谱不是说弹到某种程度以后,再补看谱的环节,而是跟学琴同步,甚至应该提前学。我小时候就是在我学琴之前,我父亲就已经在教我识谱了。天天拿着谱子让我看、让我唱、让我读,然后才开始学琴,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一个程序,所以读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还有,例如一般入门用小汤普森,指法和音高是不变的。很多孩子通过这种位置不变就去猜音符或者找到一些他自认为是窍门的东西。如果那时候只给他强调读谱,不考虑他读谱的能力的话,很有可能孩子弹了半天,并不认识谱子。而且我也见到很多学生学了好多年以后,到我这儿,不会数拍子;全音符是什么,完全没有概念;谁是谁分出来的,也完全没有概念,这些对他的学习都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练琴和学习的冲突怎么解决?

关于学琴和学习的分配,家长会有这个忧虑,将来越学越难,然后学习上也重了,时间会越来越不够。其实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学到了越学越难阶段的话。比如说我有一个学生到了中学了,也是非常忙的,但是他依然能坚持弹下来。为什么?因为他一旦学到那个程度,好像已经十级以上了,他的弹琴效率比他刚开始学的时候高太多了。他对五线谱的熟悉程度已经远远不是他原来那个阶段了。所以他可能那个时候用比较少的时间,就能达到很不错的练习效果,所以是这样一个规律。

并不是像有些家长以为的,就是曲子越长花的时间越多。其实那时候他弹一个比较长的曲子,有可能比他小时候弹一个两行或者三行的练习曲还省时间,因为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已经有了这种弹琴的感觉,识谱已经比较快了。

从我的个人教学经历中我看到的是这样,当然从广义上来讲,学琴时间的分配因人而异。每个人,每个家庭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小时候,因为我是从小我父母就让我干这个了,我和我妹妹的学习都是回到家先练琴,先把今天的琴练完,然后再写作业。其实我觉得这个方法,即便你不想让你孩子考专业,也可以采用。因为很多孩子一写作业磨磨蹭蹭地磨到很晚,但如果你让他把琴练完,哪怕先弹半个小时、二十分钟再写作业,他最后写完作业的时间,可能跟他不弹琴也差不太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当然这只是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经验。

还有我之前说过的碎片式的练琴方法,其实这种方法不但是学生阶段需要,我现在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当然我如果能够有一个半天心无旁鹜的练琴,真是人生的一大美事。有的时候赶上事情非常多的时候,我也会碎片式练琴。例如这儿抽二十分钟,那抽半个小时练一练。有时候我反而觉得这种碎片式的练琴,比一下练好几个小时效率更高,因为你这二十分钟里真的是全神贯注的。因为如果你一天练好几个小时,有时候中间反而有点走神什么的。我觉得在学生阶段,可以体验这种碎片式练琴,哪怕一次十分钟。而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中精力、有效利用时间。

家长不懂音乐怎么陪孩子?

大部分琴童的家长,都不是音乐专业的。很多家长非常希望能够在生活里,提供有一点艺术气氛、音乐氛围的环境,促进孩子音乐修养的养成,这个非常重要。

有一些家长,本身对音乐也感兴趣,自己跟着孩子学习,也去了解很多演奏家,找很多感兴趣的音乐来听,这样当然是非常非常好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您很忙,或者不太懂音乐也没有关系。就在家里放点古典音乐,不用让孩子特意聚精会神的听,生活中充满着这种音乐,对他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听什么,我给大家推荐的首先是莫札特、肖邦,然后门德尔松、贝多芬,还有海顿、德彪西、拉威尔也都很好,让孩子接触更多元的音乐世界。

——问答篇——


问:我女儿11岁,学习钢琴5年了。学的比较慢,有兴趣的时候认真练习,没兴趣的时候不练琴。她自己很困扰:想继续学琴又不想每天一个小时的练琴。我想承诺她每天50分钟认真练琴,少10分钟。又怕放松了连这50分钟都会马虎?

答:您的女儿11岁了,学习5年了,我想应该已经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兴趣不稳定,有时候想练,有时候不想练,这个很正常。当然我们如果要想学好一个东西,不能完全凭心血来潮,要养成一个规律的学习方式。从1个小时减到50分钟,您觉得有什么意义吗?就计较这10分钟吗?其实她就是去喝杯水或者发个愣、或上趟厕所,可能就10分钟了,没有必要过于计较。

问:孩子不打算走艺术专业类型,又想把钢琴学好、学扎实。初中以前需要练习的教材有那些?跳级考要注意什么?

答:这个家长提的问题,我经常听到。通常,我会请家长先把这个问题里的几个概念自己想清楚、也说清楚。比方说什么叫走艺术专业类型?怎么叫艺术专业?达到什么样算是艺术专业?这个要搞清楚。同时想把钢琴学好,这个好指的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叫好?还有学扎实指的什么。我觉得要有一个具体标准的说明,否则很难回答。 

初中以前需要练习的教材有哪些?首先要看他从几岁开始练的,孩子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练和从五岁开始练就完全不一样。可以练的非常多。

跳级考,要注意的就是循序渐进。你可以跳级,但一定要孩子真正地已经达到那个程度了,才能跳。不要盲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考到几级,跟同学比,或者跟其他人比,要真正的像您说的,学扎实。

问:家长如何给孩子当好陪练?孩子学到什么程度可以不再陪练?孩子如何练琴效果才好?

答:家长给孩子当陪练,方式很多。我的建议是不能过于急躁,要真的给孩子时间去练习。其实家长只要坐在旁边,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督促,他就不敢太偷懒。

学到什么程度可以不再陪练?这个很难讲。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且家长陪着孩子,我觉得应该是一种陪伴,而不是陪练。我小时候练琴时,我父亲会一直在旁边看书,我觉得也许这就叫做陪练。一般来讲,到高中肯定不需要你再陪了,在初中也许你还有兴趣听他弹,这个因人而异。

问:孩子弹琴兴趣很浓,自己喜欢乱弹,乱弹的兴趣比练老师留的作业兴趣大,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鼓励?怎么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

答:您的孩子喜欢乱弹,我到觉得说明他还是挺有能力的。当然,我也想知道他乱弹的是些什么内容?如果把他听到的歌在琴上即兴地弹出来,那我觉得这个能力很不错。但如果是在琴上随便砸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首先他还是愿意弹琴的,这很好。怎么引导呢,我觉得要让他明白,钢琴作业弹的程度越深,他所谓乱弹和即兴的这种能力和水平就会更好,以此来激励他。

问:钢琴考级有多大的意义?要是不考的话,该制定怎样练习计划呢?

答:这个家长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钢琴考级在我看来的作用是能够督促一些练的可能不太起劲的学生,让他有个目标,能够找到一个方向去弹,其实它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当然,如果考级是为了追求拿个证书,那就基本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你不想考级,那就跟老师一起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问:孩子9岁,学钢琴3年,不抗拒,但也不算太喜欢。随着功课越来越重,练琴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一天只能练20分钟,这样到底有没有学下去的可能?还有就是总是弹不顺畅,总有些断断续续,以后会好吗?

答:刚才我说了,用碎片化的时间,哪怕20分钟什么的也能够有进步。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你慢慢往前走,肯定还是能够弹的好的。您说弹不顺畅,总是断断续续,我只能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弹的太少。如果一天弹两小时试试,肯定流畅。所以练习绝对是真理。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定要他一天练两个小时。就是说,如果你投入的就是那么多时间,那么对于演奏效果就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

问:孩子几岁学琴好?

答:不管男孩、女孩,学琴的年龄,我都建议5岁。当然个别的如果家长特别心急,或者孩子特别有兴趣,4岁也行。5岁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一个年龄,当然更大一点也完全可以,都没有关系。

如果想走专业道路的话,学得早肯定是会好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很多后来成为大腕名家的人,其实学琴的年龄也并不是都很早,有的甚至于10岁左右才开始学。像前苏联的里赫特,不过他之前也已经学过琴,但他真正地接受非常高标准的专业要求,是在进了音乐学院之后,那时候他已经19岁了。所以,学习年龄不是绝对的,关键看你学琴后面的过程。

问:请问孩子几岁开始指法系统练习合适?

答:我不是很理解您说的指法系统是什么意思?可能是像哈农那种单纯的手指练习,对手指要求比较高一点?就像我刚才说的,在业余学琴里面,我们一开始可以不是那么苛刻的去要求孩子不能折指、手要站起来什么的。要求是要提,但是他一时做不到,可以慢慢来。当然哈农这种教材,我一般是在学生弹599以后开始引入的。

问:孩子钢琴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家长有时间先练熟了,孩子听了几次后再弹,好像比较快上手,我这样算帮他做功课吗?会不会不好呢?

答:您帮孩子弹,然后孩子听熟了再弹,那是不是说他就不看谱子了?如果他是不看谱子的,那这么帮他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他也是看着谱子练,只是你也在弹,然后让他更快速地熟悉这个作品,我觉得这也是个有益的促进。

问:妈妈会弹琴,每次陪孩子练,要求比较高,但孩子在高压下不愉快。我不懂琴,无要求,孩子练琴很愉快,但质量低,您觉得谁陪更好?

答:这位家长的问题,其实很有普遍性,我也接触过这样的家长。当然我需要了解的就是妈妈对孩子的要求高到什么程度?这个高压到底有多么高?确实是,如果自己懂,有时反而知道孩子差在哪儿,对自己的孩子就很容易缺乏耐心,这个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所以当然我希望如果这样的话,也请妈妈调整一下对孩子练习时候的状态。当然她能有这样的专业知识来陪孩子练习,是非常宝贵的,不要取消她的陪伴,但是就是调整一下期待值和态度。

问:买一个什么样的钢琴比较合适?

答:买钢琴可选择的就太多了。买一个什么样的钢琴取决于很多因素,不光是学琴的问题,还有你家里有多大空间、想投入多少钱。可选择的首先是立式琴和三角琴。什么价位的琴?这个完全要根据很多其他的因素来考虑。那当然还有钢琴的音色,这是跟专业有关的问题。音色也要看个人偏好,这都是其他的因素,很难说给您指定一个让您买。

在初学的时候,其实一般的钢琴对学习的影响都不太大。如果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我建议还是买稍微好一点的琴,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品牌,口碑也比较好。

问:不同国家之间钢琴教学风格和演奏风格的差异对孩子学琴有影响吗?

答:从我个人体会来说,不同国家之间的钢琴教学,例如美国那边,会对基本功的要求更松一些,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哄着弹。而且美国很多都是下课以后,由类似教会组织的学习,不是私人的教学。所以感觉就是美国那边教的小朋友,在儿童阶段普遍弹的没有中国孩子那么规范那么好。但是他们会慢慢的,就是真正有兴趣的人会留下来。我以前曾经教过一个美国的高中生,他到高中,自己的人生观已经非常明确了,他就按照自己的兴趣挑很多曲子来弹,这种自主性很强的。

演奏风格对孩子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每天接触的演奏风格,是那种品位比较高雅、比较纯正,讲究音乐内涵的话,那么他弹琴也就能够比较沉静、不那么浮躁。但是如果孩子每天接触的都是那种炫技式的、卖弄式的,非常张扬的演奏的话,那么他会觉得弹琴就应该那样。

我在很多比赛当评委的时候,看到很多小朋友弹琴时都有非常多外在的动作,他好像觉得上台就应该这个样子,家长可能也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就让我觉得一定是受这样的影响比较多。

问:家长和孩子都在学琴,家长要想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还要单独找钢琴老师上课吗?还是和孩子同步更好了?这样学得会不会更扎实些?

答:我觉得家长单独再上钢琴课,其实不是特别有必要,除非这个家长有时间、有兴趣、有毅力和热情,那当然也非常好。但是作为一般家长来说,跟着孩子上课就够了,除非家长自己也想练习曲目,有自己艺术上的追求,当然也可以。有很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在学钢琴,都没问题。

问:父母都不懂音乐,孩子学琴需要请专门的陪练吗?

答:我个人的感觉,我自己以及我认识的人从小学琴,都没有请陪练。但是可能因为我父亲是懂音乐的,他能陪。我是觉得,如果关心你的孩子,其实不需要陪练他也能够弹好琴。如果你不够关心,把希望都寄托在请陪练上,他也照样弹不好,这完全取决于你是不是有足够的主动性来关注孩子的学习。请不请陪练都是其次的。

文章作者

段召旭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48个推荐 粉丝7737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段召旭·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

不高冷有温度的古典音乐

347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