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8-08·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0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活着的文化遗产
法国手工业商会联合会(APCM)的让-伊夫·多维隆(Jean-Yves Dauvillon)先生陪记者参观了展厅里所有的手工制作品牌,从家具、餐具、灯具,到玻璃彩饰、布艺和水晶制品。当记者在一家设计极为现代的高档木艺展位前稍有迟疑,他马上热情介绍:Christian Thierry Drevelle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它的每款设计虽然非常前卫和个性,但绝对保证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轩尼诗白兰地和美洲杯帆船赛都是它的代表客户——在这次展会上,26家传统手工品牌和50多位工艺大师的作品正是法国主办方精心安排的“重头节目”,作为法国手工艺的世界推广人,APCM希望我这样的中国观众能从这部分展示中得到对法国文化最纯正的感受。
一条围裙,一间作坊,一堆孩子,代代相传的秘密工艺,也许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会静静消失,只剩下家族的名字在作品之上,成为华美橱柜里陈列的古老印记⋯⋯记者对于欧洲手工艺人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这样一种版画的氛围里。但APCM的调查专员玛丽-弗朗丝·扎姬(Marie-France Zazzi)给记者描述的法国手工业,色调显然明亮很多:法国到今天仍然保存了33000名的手工艺人,200多个传统领域的手工技艺,专门的教育体系和工程师文凭,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国家行为保护的结果。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法国曾经也有一部分技艺独特的手工因为没有传人而相继消亡,作坊里的工具或者被搜罗古董的外国人买走,或者被当地博物馆收藏起来供人参观。能够放进博物馆供后人知晓,应该算是不错的归宿了,但热爱自己文化的法国人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没有了人的承继,博物馆里陈列的工具和文字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而他们想要“活”的技艺。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