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26·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20个字,产生1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牛东平
通常,在我走出地铁车厢之后,会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一条是随拥挤的人流麻木地走上循环攀升的电梯,站定,然后等待被送达;另一条是走一栏之隔人迹罕至的楼梯,费力还略显张扬。有一天我突然猛醒,这一细微选择,其意义之重大,并不亚于选择信仰。
为什么要乘电梯?你可曾问过自己,或者,由我来替你进行这个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有人会说,机械装置本就为便利人类而生,为何不乘,傻吗?不乘白不乘。有人会说,通勤路上太疲惫,乘电梯省力。还有人会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出了地铁,大家都流向电梯,跟着人流走踏实。甚至还有人会说,问这种问题,神经病吧你。
其实地铁的换乘通道和出口是一个颇具启示性意义的地方,你看,两条迥异的道路并列着摆在人潮之前,供自由选择,这样直观鲜活的场景哪里还能找到。一条以电力机械驱动来克服重力,送人于几米之上的高空;一条以生物力学驱动,通过双腿交叉摆动,克服重力,踏上层层台阶。结果大家都清楚了,第二条路惨遭抛弃,据我长期观察,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了。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