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煤炭富豪的财富调查(365)

作者:李鸿谷

2018-07-19·阅读时长40分钟

20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07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李鸿谷)


( 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西煤炭以运定产 )

<p "="">歌城,太原特色。当地人最常举例说明的是“金昌盛”,一座仿西洋城堡式的建筑群,里面有几十家不同名称的歌厅。这是太原歌城的标准式样。从旁观者的角度,这极度夸张的“临时建筑”,确实能够给人某些想象。有此背景,电话打给夏景春,“记者?北京记者?”电话那端,可以感觉夏在犹豫是否迅速拒绝这个陌生的要求采访的电话。

夏景春,太原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在太原开歌厅,第一个要拿的证就是《文化经营许可证》,这个证由夏领导的文化市场管理办负责审批。在一般人甚至媒体的描述里,他在此领域有相当的权力。与记者面对面坐下来,夏努力使记者相信,太原的歌城,是普通人的文化消费场所。最后的问题当然也涉及歌城的“小姐”及数量,看得出来,夏对此问题经过精心准备:“政府没有授权我们进行这个调查。”此前,记者采访太原警方有关人士,讨论太原歌城等娱乐场所,“过去是必须由公安部门审批的‘特种行业’,现在已经取消了。”“公安部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保护人权,规范执法。在这种新的警务理念下,那些场所案件,公安不能再搞大规模、运动式的清查行动了。”在这种实际上已经变换了的时空里,寻找所谓“地下产业”的证据,相关采访对象说,“并不容易”。太原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之际,只有两个人,夏景春由此起步,差不多与太原歌城同步成长——比较起来,至少这次接受采访,夏显得比想象要坦荡得多,他跟记者描述的太原歌城起源背景,恰巧与这座城市的“核心物资”——煤炭形成同时上扬的两条曲线。山西省的一位官员说,“太原歌城不是黄色故事,而是财富故事”。

在太原歌城演变成现在一个个城堡式的建筑群落之前,夏景春说,1993年,这里兴起的是歌舞厅,即有歌手唱歌的那种。“点一首歌,188元起价,然后下面的人竞价,最高的时候,会把一首歌的价格叫到上万元。”太原人真的这么有钱?“这是山西煤炭流通领域最火爆的时候。”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鸿谷

发表文章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煤炭富豪的财富调查

歌城、悍马与豪宅

39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