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意大利式的焦虑

作者:钟和晏

2018-07-13·阅读时长9分钟

35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1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钟和晏)


( “Valentino红”是Valentino品牌的标志 )

“我喜欢中国的一切,它的瓷器、绘画、古典家具还有中国人,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非常强大的,但它缺乏好的形象。”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的宴会厅里,来自意大利科莫(Como)地区的面料制造商Beppe Pisani先生边抽烟边说,他的语气严肃而且诚恳,“如果你去欧洲或者美国和那里的商人谈起中国人,很少人会说好话”。

Beppe Pisani口中的“中国人”大概也是中国的生意人,也许是时装制造业的同行们。他的SERIKOS公司下包括50多名工人的加工厂,为Dior、Ferre、Armani、D&G等这些高级时装及成衣的客户提供面料。在意大利纺织服装生产体系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它的加工厂被集中在特定区域——古老的工业区Biella是毛纺中心,Prato地区主要生产羊毛和天然纤维面料,而科莫属于年产值总计18亿欧元左右的丝绸工业区。大概全世界所有知名的服装设计师都有去科莫采购面料的经历,那里还有一家保存了近200年来全世界重要设计师作品的时装博物馆。

居住在上海的时装设计师张达曾到科莫这个意大利北部小城旅行,他说:“在成衣业,如果成本允许人们还是希望用意大利面料。意大利的成衣加工业也比法国优秀得多,像Hussein Chalayan近年来那些裁剪极其复杂、看起来支离破碎的服装都是在那里生产的。再看看Prada的服装质量,就会明白加工业的高素质对这个行业的巨大支持。”当然,在张达看来,如果一件衣服要卖上成百上千欧元的话,良好的加工品质是一种必要。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钟和晏

发表文章9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龙与鹰的对话

意大利文化年气质寻踪

3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