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金沙江“舆图”

作者:曾焱

2018-07-12·阅读时长4分钟

4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曾焱)


( 《金沙江全图》(局部) )

在“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的预展中,一函五轴清乾隆年间手绘地图《金沙江全图》让人对中国古代地图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地图,古称“舆图”。有人根据《汉书》中“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像九州”这样的记载,认为中国最早的地图起于夏代,其实那只能算和“象形文字”类似的“象形图”,与现代意义上的地图概念完全不同,《晋书·裴秀传》中引述这位西晋地图学家的话,评上古和三代的地图“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虽然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但直到明清,中国古代地图仍多半以“写景”画法为主要制图方法,往往画上人物、马匹、田地、房屋,笔法精微犹如工笔山水。从元朝到明朝,中国的地图学在理论上没有重大发展,但图种多了,开始出现了用于军事防务的海防图、江防图以及用于治水的河防图、航海用的航海图等。元代地图制图学家朱思本继承裴秀“计里画方”法绘成《舆地图》,在实地资料考证和求实求精的制图方法上突破前人,可惜失传。至今流传最广的则是明代地图集《广舆图》,嘉靖年间由编绘者罗洪先根据朱的版本“订正增广”而成,前后用了10年时间。

嘉德展示的这幅彩绘《金沙江全图》,绘法精雕细刻,属典型“写景”一脉。地图分五幅,自今天四川阿都地区绘至泸州一带,每幅宽都是51厘米,但长度不等,加起来总共有74.43米之巨。从概图看,川、滇、贵之间金沙江地理分布来龙去脉一如俯视,文字注明其源流及沿途地区。七十几米的详图则依上游、下游而逐厘工绘了,河道、滩石,两岸山川、道路及人物、牲畜、航站、码头没有遗漏的,更像是沿途的民俗风景图卷。整幅地图据统计画了199个人物,35匹马,35艘船,还有数十只羊。图中沿水势标注134个险滩名,并提出“开船路”、“开牵路”等建议,虚绘出疏治效果。比如在异石滩处,图上方的标注是:“异石滩离利远滩15里,系最险滩,北岸悬崖峭壁,中流跌水卷浪,应于南岸开通船路并开纤路。”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4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跨越唐古拉

探索神秘的三江源与可可西里

5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