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超级英雄片”归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06·阅读时长4分钟

33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3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于萍)

今年5月上映的《X战警3》是三大衰神附体:前两部的导演布莱恩·辛格被挖去拍《超人归来》了,换了稍逊一筹的布莱特·瑞纳;男女主角分别是走下坡路的休·杰克曼和“金酸梅”奖得主哈里·贝瑞。但票房竟然不错——一周收益近1亿美元,列入影史周末票房十强。所谓借“超级英雄片”归来的东风,《X战警3》前承《蜘蛛侠2》、《蝙蝠侠:侠影之谜》,后启《超人归来》,明年5月上映的《蜘蛛侠3》。这两年,银幕上的几位英雄好汉齐活了。

好莱坞一直喜欢哭诉“超级英雄片”难拍。上世纪60年代这些身怀绝技的精壮人物由连环漫画提供,只要带着纸、笔和颜料,就能满足人们对英雄的渴望。3D和CGI技术允许电影完成漫画难以企及的场景,也带来更多抱怨:上万张草稿数据制作几年拼成一位超级英雄放到银幕上还要不引起嘘声;耳熟能详的主角象征意义多过角色塑造,沿革是守旧,创新是风险;既要保证是儿童片,又不想放弃暴力和性;投资已上千万,收益最好上亿元……听上去挺不容易的,但不影响“超级英雄系列”前赴后继。美国的“超级英雄”文艺作品盛行是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80年代和现在。《华盛顿观察》上有俩哲学家分析说超级英雄就是美国的象征:不愿受世俗规则约束,为追求公正,不惜采取法律之外的手段。美国不承认国际刑事审判法庭的管辖就是一例。“超级英雄”流行的几个年代,正好与美国在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武力同步。还有一说法是反映了美国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恐惧和希望。这些英雄都产生于动荡不安的年代,《超人》漫画出版于1938年,《蝙蝠侠》出版于1939年,当时欧洲战云密布;《蜘蛛侠》出版于1962年,柏林墙刚刚立起;至于如今《超人归来》,“9·11”是美国永远的痛。

几位老人重登场,都不约而同地探讨起人性与七情六欲。《蝙蝠侠:侠影之谜》告诉人们,这孩子小时候被蝙蝠惊吓过,做蝙蝠造型是战胜内心魔障的表现;《蜘蛛侠2》里那个娃娃脸侠客对着镜子凝思良久,搞不懂镜子里究竟是个忧郁少年,还是救世英雄,或者就是个拥有坚定信念带给他人希望与梦想的普通人。“超人”用透视眼看着露易丝一家的天伦之乐,这个高悬于凡间的外来者,真孤独呀……以往不食人间烟火,如天外飞仙般的英雄不时髦了,《蜘蛛侠2》替大伙儿说话: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在这个钢筋混凝土分割的都市来得尤其强烈,下意识地盼望永远有英雄救世,但谁知道面具后面也是众生中渺小的一员,谁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相比之下,《X战警3》把悲春伤秋的事儿都留给另外几位,人海战术没心没肺地打杀,想看英雄扎堆,就是它了。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3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