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0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5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龚之允
2010年,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仔细研究:伪造、错误与发现”特展,向公众展示了一批公众美术馆自行发现的存疑馆藏,《维克多·康斯德兰》是其中争议较大的一幅。
这幅画作是泰特美术馆于1922年接受画家沃尔特·西科特(Walter Sickert,1986~1942)的捐赠而收入博物馆的,当时被认为是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到了1956年,英国几大公众博物馆进行了藏品的互换和调整,这幅画被调到了国家美术馆。不久,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马丁·戴维斯(Martin Davies)就对该作提出了质疑,认为不是出自德拉克罗瓦之手。慎重起见,国家美术馆在后面的归档中把它归类为“法国绘画”。
尽管如此,国家美术馆对这件作品的真伪鉴定搁置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1世纪,美术馆内部才有人开始提出,这幅作品可能是捐赠者沃尔特·西科特所画,其目的是炫耀自己的画技和造假水平。
西科特是一位怪异的英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听起来这么做非常符合他荒诞不羁的性格。根据美术馆的存档记录,西科特捐赠的这幅画是当时伦敦一家名为“爱达”(Eldar)的画廊所得。爱达画廊的主人是西科特的好友,该画廊曾于1919年2月为西科特举办过个展。
这幅肖像画的主人公身份也存在疑问。它在爱达画廊展出的时候就已被定名为《维克多·康斯德兰》了。维克多·康斯德兰(Victor Considérant,1808~1893)是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在1855年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城附近建设了一个乌托邦的实验社区“团圆”(La Réunion)。据说德拉克罗瓦和康斯德兰在1833年的时候,曾在法国文豪大仲马举办的酒宴上相遇过。康斯德兰留有一副浓密的八字胡,这和国家美术馆馆藏的这幅画有一致性,但除此之外,只能说画像与康斯德兰的照片资料在面相上并不完全相似。而且根据现在的传记和档案研究,德拉克罗瓦也许与康斯德兰压根就不相识,更不用说为后者作画了。
最直接的疑点在于,这幅画与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以及小品肖像在风格上有一些差异,它虽然有着粗犷的笔触,但色彩暗淡,补色(比如绿色和红色毗邻)的用法生硬,不像是出自技法纯熟的大师之手。
德拉克罗瓦是当之无愧的浪漫主义绘画大师,他大胆的色彩和洒脱的造型,开创了时代的先声。他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纪念图像,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他的画作不仅激发了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这样的旷世巨著的诞生,也成为现代艺术理论奠基者夏尔·波德莱尔的灵感源泉。浪漫主义在西方艺术史中的定义为“悲壮之美”,而德拉克罗瓦对所描绘人物的处理也充满戏剧性的张力,能够直观地触发观者的情感。比如德拉克罗瓦的自画像,背景使用了酱油色调,用明显的笔触渲染出了激荡的气氛,而他的面容处理结构精准,色块大胆又不突兀。他对头发和衣服的处理也是略略带过,但恰到好处,这样整个画面的高亮部分就聚焦到了他的面部。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