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世界杯的行为学

作者:张星云

2018-07-04·阅读时长6分钟

77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14个字,产生1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托拜厄斯·莫斯科维茨


固然意料之外的结果是足球比赛的主要魅力之一,但人们对每支球队的固有印象和判断往往与比赛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实际上是人们总想把胜负经验总结成一目了然的简单规律,而真正因素却被埋藏在暗处。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托拜厄斯·莫斯科维茨从小就是个疯狂的体育迷,他除了研究股票收益中的动量、投资组合选择中的本地化偏差、金融监管的政治经济学以外,也试图总结体育比赛中那些暗藏的获胜经验。

2010年,他和自己曾经的中学同学,后来成为《体育画报》撰稿人的乔恩·沃特海姆(Jon Wertheim)一起写了一本书,通过行为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比赛数据,讨论体育成功之道。他们发现,无论篮球、棒球、橄榄球还是足球,人们都存在对胜负因素的“认知偏差”,激情之外,真正的成功秘诀也有着明显的共性。似乎在看完他的书后,再热血的球迷对待胜负也会冷静一些。

围绕他这本《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书中结论,本刊对莫斯科维茨进行了专访,和他聊了聊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


三联生活周刊:本届世界杯的一大“冷门”是俄罗斯队,从乌拉圭和埃及所处的小组中突围,又在16强击败了西班牙,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莫斯科维茨:我们长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足球裁判会对主场球队做出偏向判罚。证明这件事很难,首先如何衡量裁判的判罚准确率就是件不简单的事情。裁判的每次判罚,包含了大量主观因素和对瞬息万变比赛局势的认识。但我们恰好找到了一个由裁判控制且不受球员影响的比赛因素,这就是“伤停补时”。比赛中,裁判有权决定90分钟比赛结束后增加的额外时间,以弥补因伤病、替补上场等意外情况导致的停赛时间。这个额外时间由主裁判自由裁量,在赛场之外没有任何记录或监控。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纳特修·帕拉西奥斯-韦尔塔(Natxo Palacios-Huerta)的母亲多年来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周末的西班牙甲级联赛,并用小本记下了每场比赛的“伤停补时”时间。靠着这份笔记,韦尔塔和另两位同事一起研究了裁判在比赛中的行为。他们在考察了西甲750场比赛后,发现在比赛势均力敌的时候,如果主队领先一分,裁判通常会只给两分钟额外补时,以求尽快结束比赛;如果主队落后一分,伤停补时则为平均4分钟,裁判以此来延长比赛时间;而如果比分为平局,平均补时长度则为3分钟左右。此外我们考察了英超、西甲、意甲总共1.5万多场球赛,发现裁判给客场球队的红黄牌更多,一张红牌会减少球队7%的胜率,一张黄牌则会减少2%的胜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国际足球比赛中,主场球队胜率接近63%的原因。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103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莫迪改变了印度吗

探访“印度奇迹”

68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