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8-07-04·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7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如何了解真实的世界
提到那些崇拜偶像的“粉丝”,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空虚,还是信仰缺失?说起那些在夜总会里表演的年轻女孩,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虚荣,拜金,还是放荡堕落?另外,你的这些看法都是如何形成的?你的信息来源是什么?
风靡东亚的偶像文化源自日本,答案必须到日本去寻找。为了如实记录日本的偶像崇拜现象,日本放送协会(NHK)派了个摄制组去东京一家地下夜总会连拍了3天,把发生在那里的事情全部拍了下来,做成了一期节目,名为《地下偶像的青春》。看完后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偶像”在成名前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女孩子,她们住在经纪人提供的拥挤的宿舍里,每天就像上班那样去练功房排练,然后晚上去夜总会表演歌舞,几乎天天如此,比普通工薪族还累。她们彼此之间相互竞争,却又充满友爱,而且她们的家人也都支持她们这么做。与此同时,迷上她们的粉丝们并没有非分之想,而是把捧红偶像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动力。他们甚至还会因为迷上同一个偶像而自发地结成小团体,偶像只是他们聚会交友的一个由头而已。偶像和粉丝之间偶有互动,但也全都客客气气的,丝毫没有猥琐之感。相信看过此片后,你对偶像文化的看法会有很大的改观,甚至有可能会喜欢上这些努力成为偶像的女孩子和她们的粉丝们,并被这些年轻人的坚持和温情所感动。
可是,在NHK这部片子诞生之前,这个故事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为无论是那些尚未成功的地下偶像还是她们的粉丝都是普通人,这个故事里没有谋杀或色情元素,也没有真正的大明星,不是媒体喜欢的题材。问题在于,绝大部分上点年纪的普通民众都不认识几个偶像或者粉丝,大家对于偶像崇拜这件事的所有印象全都来自媒体,那上面充斥着各种关于极端事件的报道,导致公众对于偶像崇拜这一现象产生了偏见,甚至影响到了普通老百姓对于新一代年轻人的整体看法,这就有问题了。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领域都可以见到。比如,除了那个“杭州保姆纵火案”的主角莫焕晶,你还认识几个保姆?除了那个“11·3留日女生遇害案”的主角江歌、刘鑫和陈世峰,你还知道几个在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除了那个不幸去世的眼癌女童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你还了解几个因为家人患病无钱医治而上“水滴筹”募捐的农民?假如你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没几个”的话,那么你对家庭保姆、留日学生和贫困农民这三个群体的整体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上述三个案例当中,“杨美芹事件”最引人深思,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媒体的本质。这件事本来并不具备吸引眼球的先天条件,但却因为某些自媒体误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杨美芹贴上了“重男轻女”和“挪用善款”的标签,硬是将其爆炒成了热点新闻,杨美芹的真实生活状况这才终于得以被大众知晓。
绝大多数围观群众看的是热闹,不是门道,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借此机会去了解陌生群体的生存状况。那些极端事件的当事人之所以做出了极端的事情,正好说明他们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不大可能通过还原他们的生活来展现真实的世界。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