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超越“日本中心”史观

作者:刘怡

2018-06-22·阅读时长13分钟

298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748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05年1月22日,法国《小巴黎人报》周末专号头版刊登的新闻画:俄国旅顺要塞司令官施特塞尔中将在停战条约上签字,宣布残余守军向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投降。双方会面之处是旅顺郊外原清朝北洋水师的一处营房,战后日本音乐家根据这一事迹创作了著名军歌《水师营之会见》


文/刘怡  刘周岩

第四次踏上来华访学之旅,80岁的和田春树教授带来了他近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以下简称《日俄战争》)的中文版。某种意义上,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专著也是他对自己半个多世纪学术生涯的总结: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对俄国革命史的钻研,在80年代初进入朝鲜史研究领域后获得突破,最终将对俄国近代史、朝鲜近现代史以及日本本国史的思考融会于一部书中,以日俄战争这个单一事件串联起了整部东亚国际关系史。


日本东京大学荣休教授和田春树


经历了对俄国革命史、朝鲜近现代史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长达40余年的研究积累之后,和田对日俄战争爆发始末的再剖析彻底突破了日本史学界过往的“皇国中心”视角,形成一幅多主体、多层次互动的图景。作为日俄矛盾激化关键诱因的朝鲜,以及过去在“日本中心论”著作中仅仅作为明治日本的对立面和陪衬出现的沙皇俄国,被他赋予了同样关键的主体性,使对这场战争整体性质乃至最终影响的界定,不再局限于日本本位主义的窠臼。这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之于日俄战争的定性,尤其是影响重大的“司马辽太郎史观”,无疑构成了重大颠覆。

难能可贵的是,书斋以外的和田春树还是一位仗义执言的社会活动家。他秉持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的立场,在上世纪60年代即投身反对越南战争的公民运动,嗣后又翻译过金大中的《狱中书简》,为韩国民主化运动振臂呐喊。80年代日本政府着手与朝韩两国改善关系之后,和田最早提出了日本方面应当就慰安妇问题向朝韩两国道歉的主张,并与其他人文和社科学者、知名人士联合投书日本政府,推动日本国会在1995年通过了向亚洲受侵略国家道歉的《终战五十年决议》。他也因此在韩国被称为“日本的良心”。近年来,和田继续致力于推动日朝和解以及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等历史罪行做出道歉,并对所谓“新历史教科书”提出批评。

在和田春树看来,历史与当下并不可轻易割裂。近年来日本安倍政府在承认对外侵略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与史学界将亚洲近代化进程完全置于“日本中心”推动下的观念具有直接关联。此次和田教授访华期间,本刊对他做了长达近5个小时的专访,对他的新著《日俄战争》的价值、传统“日本中心”史观的缺陷以及他亲身参与的新左翼社会运动的意义做了详尽的探讨。


《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502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马达加斯加

奇幻荒野之旅

69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