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越境与盗猎

作者:卜键

2018-06-22·阅读时长5分钟

61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6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位于俄罗斯赤塔州涅尔琴斯克扎沃德区(尼布楚)边境山村风景


今天所能看到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有三个文本,满文、俄文、拉丁文。对比阅读,可见条款数目、措辞都有差异,有的出入还不算小。这当然不能全归于翻译问题,更多呈现的是双方使臣在斗心眼,留后手,也在盘算着如何向各自的主子交差。

最核心的分界条款,即拉丁文本的第一条,满文、俄文本的一、二两条,规定以流入黑龙江的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这段话看似清晰明了,实则简单粗疏,以河而论,有正名别名、主流支流、河汊洲渚、大小岛屿……光说一个南北左右,便为日后埋下无数争端。不知是不是有所预感,清方提出要竖立界碑,并写入条约:“以满文、俄罗斯文、拉丁文刊之于石,置于两国交界之处,永为标记。”而俄方全无此意,写的是:“中国皇帝对于此项界约如欲在国境建立碑碣,刻写条文,以资纪念,亦可任便办理。”意思很清楚,你愿意立碑就立吧,我们不感兴趣。是啊,往小里打个比方,惯于打家劫舍者用得着建围墙竖篱笆吗?

清廷对于界碑一事很重视:议政王与内阁奉旨议奏,请在原定三种文字外,再增加蒙文和汉文;翰林院负责翻译,并设计了五种文字的编排式样;理藩院建议将满文、蒙文、汉文镌刻在阳面,拉丁文与俄文刻于阴面;工部则对界碑的石材、尺寸、结构提出意见,并专门致函关东三将军。咨文确定了界碑的规格样式:“此碑碑额若放榫子,则需高八尺、宽三尺一寸、厚八寸之石二块。制榫子需高二尺二寸、宽三尺六寸、厚一尺三寸之石二块。”好大一块碑!工部考虑到运输问题,提议在东北制作,发函请在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处寻觅合乎尺寸的大石块,并请两路查边大臣在立碑附近山上寻找石料。比起翻山越水远程运去石碑,这样做当然最为俭省利便,可在几无人迹之处开山采石,镌刻五种文字,必也有许多周折和艰辛,时间上也会较久,并不现实。

yasa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299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马达加斯加

奇幻荒野之旅

69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