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活着》和《连城诀》里看“恶”

作者:点你咁叻叻猪

2018-06-04·阅读时长6分钟

234人看过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地主徐福贵一家,历经旧时代到文革期间的沧桑故事,在故事最后,只有福贵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

摘要:《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地主徐福贵一家,历经旧时代到文革期间的沧桑故事,在故事最后,只有福贵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


《连城诀》是金庸在1963年发表的中篇武侠小说,小说讲述了农家子弟狄云被迫卷入江湖纷争中,历经背叛和苦难最后淡出隐居的故事。


            (一)恶的人欲


“恶”通常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表达状态,以道德观将其定性,使得“恶”有所可以确立。在《活着》中一个很吸引读者的特色,就是它几乎用一种旁观者的口吻来讲述发生在主体的故事,像福贵前半生是纨绔子弟,去吃喝嫖赌甚至路过岳父门前还特地下来打招呼。这种行为无疑是“恶”,但是《活着》讲述时,作家少有露出过自己主观的情感,只是将这种“恶”原封不动地展现给读者面前,让读者主动地去接触到人物内心世界,而并不会将“恶”来主观评判。这种写法是《活着》中最具有魅力之处,与之情节凄惨相比,这种理性冷静的讲述更加将这种“恶”袒露出来。


“恶”的袒露是将“恶”的根源表露出来的第一步,赤裸裸地展示比掩盖来的更为触目惊心。《活着》的根源无疑是建立在“恶”之上的,像是福贵前半生的纨绔,像是被拉壮丁的无奈,像是大炼钢铁荒唐的群众,像是饥荒时候被迫乞讨,像是抽血时有庆被活生生地抽死等,有些是建立在个人的行为之上,而有些则是建立在一个社会的背景之上,正如是《圣经》宣扬人生而有罪一般,徐福贵的一生就像是在赎罪,故事中福贵到最后只有一头老黄牛陪伴,这头黄牛多么像生活在中国的农民写照。类似福贵那样的农民在中国有很多,他们世代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希望通过土地的收获来将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他们坚韧又脆弱,既精明又盲目,既罪恶又神圣。在人欲充斥的世界上,本来很难分的清好坏,龙二使了个套将福贵的家底输得清光,但又是在福贵最困难的时候将田借给福贵耕种,如果不是龙二得了福贵的身家,那么解放后挨枪子的就是福贵。依福贵的性子,就算没有龙二他的家产多半也是要败光的。余华试图用一种因果的方法来说明人欲的问题,而人欲正是“恶”之根源。


   人欲是“恶”的根源在小说《连城诀》里更加体现无遗,狄云敬重的师傅戚长发因为疑心自己的徒弟和女儿会偷学到自己的连城剑法,十多年来一直教授给他面目全非的“躺尸剑法”;万震云和万圭因为要谋夺“连城诀”不惜栽赃嫁祸给狄云,让他被打入大牢琵琶骨被穿;凌知府为了虚无缥缈的宝藏,竟然忍心活埋自己的女儿。这些都是人欲的驱动,所有人的“恶”行,在《连城诀》中都遭到了报应。但是这只是小说的艺术加工,相反的《活着》之中更加贴近真实,我们来源于人欲而人欲也不一定会有报应。


            (二)恶的表现

   《活着》有着许多的罪恶,有富裕的罪恶、有贫穷的罪恶、有饥饿的罪恶、有饱腹的罪恶、有个人的罪恶、有集体的罪恶。这些罪恶建筑在人欲之上,显得如此悲凉,福贵一纨绔子弟败光了自家的祖业做了佃户,这是富裕的罪恶;福贵为了帮老娘抓药,被抓了壮丁差点连命都保不住,这是时代的罪恶;为了供有庆上学,凤霞被送到了别人家去,有庆上学甚至连鞋也不敢穿,因为怕跑得多了鞋会坏,这是贫穷的罪恶;人民公社化时候,每人都盲目地加入,大炼钢铁和吃大锅饭,不料大饥荒而来,家珍去求才求回来的一小袋米也被队长拿了一半,这是集体的罪恶。



人的罪恶,就像是写满在纸上的错字,有些人想努力的涂改,掩耳盗铃般以为会消失不见;有些人干脆的翻页,索性在另一张白纸上重蹈覆辙;有些人把纸框了起来,待到翻旧账的时候拿出来,哭诉着自己往日的苦难来获得众人的安慰。但是终究的,那些罪恶出处是人的自身。《活着》就像是相机,用一帧帧老相片记录下往事的荒唐与无奈,世上本就是无奈的,世人本就是挣扎中存活的,让人庆幸自己还活着,让人悲哀自己还活着。


《活着》的结尾,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都相继离世,剩下福贵和他的老黄牛。正是生命的苦难,才显出活着的含义不是反抗而是忍受。忍受着一切属于自己或者不属于自己的苦难,我们何尝又不是另一个“福贵”,甚至连“福贵”都比不上,就像他唱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掘宝藏,老年做和尚。”诸多“恶”是时代的大潮,我们是石子,努力地想扎稳脚跟却不免被冲到岸边,不时地互相碰撞在一起激起的可能是碎片,也可能是火花。

《连城诀》的恶,最大体现就在于“背叛”二字。戚长发背叛师傅,所以终身不肯信人;凌退思不肯信丁典会轻易地交出神照经,宁愿活埋了自己的女儿来逼丁典现身;万震山中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怀疑儿子想要私吞宝藏,整个《连城诀》的世界无论正邪都是虚伪而又自私刻毒。每个人都像是在背靠背的游戏中提防别人暗下毒手,平常我们信赖的人伦,友情,爱情在利益都如此不堪一击。所谓人欲就是在人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看最后一条神经绷紧至断裂后,人会卑鄙可耻到你不可想象的程度。

      

            (三)恶的人性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会将人物脸谱化,刻画角色的性格定是善恶相间。像是《活着》里的龙二,他摆了福贵一道,将他的家财骗光。但是龙二在福贵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时候,又伸出援手将他的田租借给福贵。又譬如队长在凤霞于别人争执那块地瓜属于谁的时候,贪婪地将地瓜中间那半据为己有,但是又在别的地方帮过福贵一家。整个《活着》可以说的上是没有坏人可言,有的只是一个荒唐且又饥饿的年代,所有人都像是独自生长的植物,吸取着别人的养分来得到生命的延续。


   《活着》的恶扎根在人欲之上,自然是带有人欲善良的一面。在炮火纷飞中,福贵和春生差点连命都保不住,不料再次相逢却是因为春生老婆难产要抽血,有庆被人活活地抽死的场景。福贵说,春生你这条命是我儿子救的,你差了我一条命,在春生被红卫兵打倒见到福贵时,福贵劝他好好活着。

这些都是动荡年代的善的一面,当然善中还有恶的存在。像是有庆被抽血致死时,医生面对一条人命即将消失,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胡闹”。如此司空见惯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究竟有多少人像有庆一样也曾被人活活抽死!人命甚至卑贱如斯!春生见到福贵后,第一句话竟然是:“怎么会是你的儿子。”假如春生并不是认识福贵,处理又会是怎么样。


   《连城诀》则是相反,《活着》中没有恶人,但《连城诀》则是没有善人可言。金庸写《连城诀》的时候,是取材于自己的一位佣人和生,旧时代的和生本是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却不料因为自己的未婚妻被财主儿子看上,被栽赃嫁祸打入大牢。历经磨难出狱之后,和生见到自己的未婚妻已经成了财主儿子的老婆,于是决定要报仇雪恨。在刺杀未果后,收入监狱被判了死刑,幸而金庸祖父搭救才逃得一命。


   于是金庸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这一部作品的,但这不妨碍金庸写作时仍给予了恶人们人性的一面。像是戚长发明明知道自己的女儿在万家,却仍然装作假死不出面相见,固然是有其自私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这样做保全了戚芳。又像是花铁干想要将结义弟兄的尸首充饥的时候,心中交战不定时有愧色。这也说明了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恶在人性的衬托下也显得有了其善良的一面。


作者:点你咁叻叻猪

芊芊君京城常旅客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点你咁叻叻猪

发表文章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人

看云飞过哎,好大坨棉花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