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谢灵运诗

作者:朱伟

2018-05-28·阅读时长4分钟

6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3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谢灵运诗需要你在咀嚼中去品。比如他最著名的句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青草在池塘里葳蕤,园柳变成了禽笼。这两句原型,显然是《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谢灵运让池塘与园柳、青草与鸣禽错位,突出了池塘与鸣禽的春意:青草映衬春水微漪,鸣禽聒噪出柳夭桃烟。重心倒错,意象就有别致效果。这两句上推:是久病迷蒙了时节,待揭帘一窥,先是波涛满耳,后举目见波峰参差。这春之气势,又要从后两句“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来倒推。“绪风”是残冬余风。再上推,为何沉溺于病榻忘掉时节?——为求禄而到穷海,只能面对寂寥的病榻空林。这时再感觉开头:“潜虬媚幽姿”,用了《易·乾》中“潜龙无用”义,以潜龙深隐,清高地不屑春色满园,最后结尾又落到《易·乾》的“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上。真是在曲折中充满了清馨。

读《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说到谢灵运,用了一个“繁复”的说法,她说大谢诗是“人工安排与雕饰”下表现出的复杂,我想这复杂就在倒错与倒推中别有洞天。我喜欢他的诗,再比如《石门岩上宿》:“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搴是采;歇是息,引申为尽、消失。早晨采摘的秋兰,害怕它在晚霜中萎零。“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用“暝还”对“朝搴”,晚上回到云深处,玩弄石上月光。“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是全诗核心,通过听觉写深夜山林,惊醒的鸟鸣知它们都栖眠在树林里,而树叶飘落的声音,知道山里起风了。各种深深浅浅的声音迎到枕边,都变成清秀拔俗。最后结尾:“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妙物空无人欣赏,美酒空无人品尝。“醑”是美酒,谢灵运用到这“醑”字的名句还有“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阳阿”是朝阳初升经过之地,这个传说之地也是曲名,其中寄托着袅袅惆怅。“”是在阳光下晒干,《楚辞·远游》中有“朝濯发于阳谷,夕余身兮九阳”。“美人不来”典自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与女沐兮咸池,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这里的“女”是代词——与你沐浴在咸池,在朝阳升起之坡晒干你的头发,等待着的那个美人未来,只能失意地临风而歌。

这两首诗,《登池上楼》作于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被贬到永嘉(温州)当太守时。《石门岩上宿》作于元嘉七年(公元430年),第二次回乡隐居,与会稽太守孟构成仇隙前。第二年,他就因孟诬告,冬天被发落到了江西临川。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547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斯坦因:学者或贼

敦煌文物流散100年

50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