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28·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0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于萍)
( 1974年,旧金山调查员在调查又一起疑似连环谋杀案 )
调查显示,大卫是个白人至上主义和极端的同性恋反对者。一般案子大多在此止步不前,得出结论:他是个精神病患者,反社会者。但大卫不认为自己精神失常,他说他不是魔鬼,而是坚持信仰,他认为自己是漂泊在梦游人和伪君子社会中为数不多保持清醒和真诚的人。等待审判期间,大卫给英国《镜报》一记者写了好多信,信中反复询问网上是否充斥着关于他的评论和新闻,看见自己被印在报纸头版时非常满足,他写:“每天起床后就去上班,然后默默无闻地死去。这不是我的生活。”后来大卫一案被当成暴力犯罪者“成就饥渴”的代表。
上世纪25宗大案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过“上世纪25宗大案”,里面也不乏“成就饥渴”者。暴力罪犯大多通过对名流下手来沾点名气,比如绑架名人的儿子(林德伯格绑架案),杀害明星(列侬遇刺案)。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推测,组织宗教和社区的衰落是刺激“成就饥渴”的原因。而媒体和艺术家的关注使暴力罪犯发现了另一种救赎,他们可以在这个领域成为主角。上世纪20年代美国同性恋少年利奥波德和洛布杀了一个14岁男孩,把尸体藏在沼泽地里,还向他的家人要赎金。1948年希区柯克以此为原型拍了电影《绳子》,电影导演好像对案子着了迷,1950年又拍了相似题材的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还有些特别爱跟杀人犯打交道的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刽子手之歌》讲的就是1977年的死刑犯加里·吉尔摩,他是美国修订死刑制度后20年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罪犯,本来宽容的检方和法官已经同意把死刑减为终身监禁,加里拒不接受,他维护自己被执行死刑的权利,从而一举成名。有些暴力罪犯不守株待兔,主动引起外界关注。好像是在向100多年前的“开膛手杰克”致敬,喜欢发些蛛丝马迹给警方和媒体,比如“十二宫杀手”的“鬼画符”加密图形,“山姆之子”连环杀手的侮辱信。大案里还有一对反工业化的“轰炸机”卡钦斯基,他用邮件炸弹炸死过3人,在美国航空444客机和波音747客机上都放置过炸弹,逃脱18年后还给《纽约时报》下通牒,如果不发表他们的反工业化声明就继续杀人。暴力使他们得到崇拜,上述几位在押期间都收到过雪片般的来信,甚至还能收获爱情。杀害28名女性的英俊杀手泰德·邦迪,他在被执行死刑前有好多姑娘给联邦法庭写信:别杀了他,我们爱他。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